浅议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2/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4月   作者:郑义标
[导读]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美术、音乐、体育等能够培养学生个人艺术审美能力的课程被纳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

海丰县实验中学       郑义标       516400

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美术、音乐、体育等能够培养学生个人艺术审美能力的课程被纳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这些课程的开设,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本文章对浅议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德育渗透
        引言: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初中美术教学要使学生能够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形成正确认知,学会客观看待这种差异,尊重他人的不同,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而德育教学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德育教学与初中美术教学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美术教学中孕育着德育的功能。
        一、高校美术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德育,就是立德树人,目的是让学生有良好的品德,进而将自身打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重点,能够提高学生的涵养。所以,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需求,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还能提升学生的品德。因此,高校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让学生参与到一些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有效运用课堂所学的美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把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品德的内容融入进来,在课堂上讲解给学生听。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思想的影响,进而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设计教学内容
        “过程重于结果”,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无论表现形式是手工还是绘画,学习领域是造型与表现还是设计和应用,都可以通过对内容的精心设计,追求良好的育人效果。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掌握美术技能的过程中有效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育人内容,通过具体课程内容与德育知识的相互融合可以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基于德育的知识认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美术课程的学习情境当中。而且,内容的设计与育人实践要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避免生搬硬套,做到润物无声。


例如,在美术课中欣赏名人作品《江山如此多娇》这一课时,可以在制作《江山如此多娇》课件时,配入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配乐,这样可以让他们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一种美的熏陶,更深入地体会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内心感受和当时的文化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加地热爱伟大的祖国,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二)在欣赏课中的融入
        目前,初中美术课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欣赏为主的美术欣赏课,另一种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绘画课。在欣赏课中,德育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艺术作品欣赏,使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生命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珍惜、感恩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一些经典绘画作品中,常常蕴藏着丰富的含义。在初中阶段,学生由于水平不足和认知限制,无法完成对作品的独立鉴赏,其关注的更多在作品的色彩、外形及所描绘的内容种类上,对其中包含的深刻情感无法充分体会。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精湛的画工、生动的画面中找寻作品的真谛。
比如在进行“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的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展示各种经典的中国工艺品,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诞生的背景,体会其中深层次的意蕴,充分感受特定时代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有效培养,审美能力也不断提升,民族自信、爱国热情也由此被激发出来。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不仅可以更清晰地观看这些工艺品,还能接触大量课本中没有涉及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
        (三)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进行历史教育和情怀教育
        很多名家在进行中中国画的创作时,通常都运用到了借古喻今的方法,用此方法来更好地表达内心感受。例如,明末清初的大画家陈洪绶擅长的人物画像,就大部分都取材于历史故事人物。其中的一幅著名画作《归去来兮》就是以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的故事来对他的好友周亮工进行规劝,劝其不要给大清做官员。该作品内容饱含深意,通过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的故事进行构画,宣扬陶渊明当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暗喻对当时政府的不满情绪。学生通过对画作《归去来兮》的欣赏和领悟其中的精神,能够激发学生心中的高风亮节和对当时古人爱国精神的崇敬。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并且构建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与氛围,让学生可以充分融入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在美术教学中开展有关德育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一些道德养成的方法,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而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猛.融德育于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10):9.
[2]宋远鹏.关于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31.
[3]张超发.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贯彻研究[J].新智慧,2019(19):36+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