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创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何清山
[导读] 初中生物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导下,初中生物学习的目的在于既掌握基本生物理论,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自我生物素养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何清山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坝头中学 362800
        摘要:初中生物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导下,初中生物学习的目的在于既掌握基本生物理论,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自我生物素养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将从拓展创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
        引言:《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初中生物知识本身具有难理解、难掌握、难实践的基本属性,同时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的倾向于应试教育考核,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缺乏生物实验器械和实验材料,影响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完全激发等。因此,拓展创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一,实验过程趣味化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和课堂节奏的把控者,就要调整教学方式,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从“一言堂”转变为“众人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意识。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生物一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分到一个不同种类的生物和辅助实验材料,学生要集体讨论,并通过给生物喂食、外界反应刺激等形式,归纳生物基本特征,重点可以从是否会呼吸,是否需要咀嚼食物,是否排除代谢产物等几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留心观察和总结,可以得出结论生物的共同特征主要包括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除代谢产物、对外界有刺激反应等。为了强化学生头脑中的这一基本理论,同时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化激发,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下小组讨论——钟乳石、珊瑚、生石花分别是不是生物?
        二,实验材料生活化
        生物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生活科学,是对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揭示和探究。初中生物教学既要凸显生物理论讲授,又要重视科学实验验证,但生物结构的复杂性、生物实验材料的学科化、生物实验过程的严谨性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因此,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讲,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巧妙利用生活化的实验材料验证生物原理的科学性,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比如开展人教版初中生物二年级下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内容教学时,能够思路清晰地讲述呼气、吸气时人体器官的工作过程是教学重点,但过程中的很多专业词语(如吸气、呼气时胸腔体积、肺内压和膈肌的变化情况等)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生活化的材料(比如用空矿泉水瓶、吸管、气球、细线等)制作简易的、符合发生原理的吸气呼气演示模型,通过重复、多次实验和观察,感受呼气、吸气时胸腔的变化,同时也可以加深生物理论的头脑印象,进而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抽象概念具体化
        初中生物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抽象生物概念有一定的具体化理解和掌握,而教师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和性格特征的具体概念,而这种重点概念的形态转化既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重点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达,教师可以采用营造情境和生动语言表达两种方式,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传达了具体概念。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一年级上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内容教学为例,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定论,从而得出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 (通过光、叶绿体) →有机物(淀粉)+氧。单纯讲述公式原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能生动地理解概念的意义,教师可以营造生活化的场景进行概念的预先梳理,即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实就是一个发生在厨房中的故事,大厨(光和叶绿体)对食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加工,然后制造出了美味佳肴(有机物和氧气),然后再通过科学实验过程去验证这一理论的科学性。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光合作用这一重点概念的基本发生过程就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
        初中是学生开始接触科学理论和自然规律的初始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的理性思想解放和科学思维模式的养成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在高中阶段达成理想学习效果。生物所特有的理性色彩和科学性为学生们打开了探索自然世界及其变化规律的窗口,从实验步骤的趣味化、实验材料的生活化以及实验概念的具体化三个方面入手,拓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新模式,对于助推学生理性思维、心理状态和科学价值观的同步、健康、和谐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志学.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
        [2]林媚.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开展探究性实验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