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循证护理对介入治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共60名患者参与,均为我院接受的确诊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以计算机随机数字模型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接受循证护理(n=30),后者接受常规护理(n=30),对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护理前明显提高,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相比于护理前得到明显下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循证护理对介入治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介入治疗;肺癌;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肺癌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数据统计: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占到我国城市居民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首位,严重威胁着人体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放化疗与手术方式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但无论哪种治疗,针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都十分重要[2]。本次研究即围绕循证护理对介入治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展开分析,纳入60名患者进行分组探究,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月,纳入60名肺癌患者,观察对象筛取完毕后,利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模型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一组接受循证护理(观察组,n=30),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础性临床数据能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详细如下。
年龄:观察组最高79岁,最低62岁,平均(66.23±2.14)岁,对照组最高79岁,最低61岁,平均(65.95±2.18)岁;
性别:男性:观察组15例,对照组17例,女性:观察组15例,对照组13例。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护理,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加强监测,告知患者化疗注意事项,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用药镇痛等;
观察组:a.生活护理。控制患者饮食以清淡、高营养食物为主,戒烟戒酒,降低化疗的副作用,指导患者养成健康作息的生活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生活作息表,叮嘱患者按照作息表的时间要求合理作息,保持患者病房内的清洁,不定期在患者病房内播放患者喜爱的舒缓型音乐或有益的影视作品,待患者身体条件恢复,并得到主治医生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例如慢走、慢跑等有氧运动,帮助患者建立轻松的心态,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康复;b.健康教育。召集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利用口头讲解结合视频、音频、纸质资料的方式,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肺癌病情的成病机理,临床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充分了解肺癌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同时,还可指导患者之间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互相交流肺癌的自我护理心得,在增进相互友情的同时,使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1)在患者护理前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自觉症状以及心理情绪状态6项内容,设定每项评分项目的满分为100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评分呈正相关[2]。
(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其中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各自评分项目为20项,设定每个评分项目为5分,量表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焦虑及抑郁不良心理状态越严重,而总评分低于50时定义患者的心理状态正常,总评分高于50分时定义患者存在心理焦虑、抑郁状态。对患者的随访持续3个月,在随访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变化情况[3]。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借助信息软件SPSS20.00,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明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护理前明显提高,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相比于护理前得到明显下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在正常范围内。见下表1:
.png)
3讨论
一直以来,肺癌都是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十年来,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均是肺癌,并且肺癌患病人数仍然表现出明显增长趋势[4]。目前临床中治疗肺癌病情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及化疗,其中化疗虽然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化疗治疗程较长,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初次化疗中大部分患者都会有着一定的呕吐、恶心以及疲乏症状,造成患者对于治疗出现抵触情绪,并且对化疗治疗的耐受程度下降。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行循证护理,结合多样的健康教育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掌握健康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于病情及预期护理效果的认识,进而降低患者因其他因素影响病情的恢复,为患者病情的良好恢复以及预后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5]。
综上,循证护理应用于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价值突出,能够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何碧艳.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7):150,152.
[2]郭书姣.循证护理对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4):173-174.
[3]马海静.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8):137-138.
[4]施海英,吴晓燕.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2):19-21.
[5]田雪芹,张琴,向静, 等.循证护理对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5):62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