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20期   作者:陈亚波
[导读] 研究针对社区高血压病患实施健康教育方法与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陈亚波
(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社区高血压病患实施健康教育方法与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管理的社区内随机选择100例高血压病患展开研究,利用定期举行心理辅导、指导用药、知识讲座、健康问答、记录健康情况统计表、发送健康宣传画册以及浏览相关疾病影音资料等手段推进健康教育,同时积极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降低其不良情绪。结果 与之前相比,患者的血压情况、SAS与SDS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病患的病情,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并且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缓解心理状态对于强化疾病治疗效果有帮助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高血压病患护理
   WHO数据显示,生活节奏迅速发展等都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直接因素[1],目前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逐渐系统化,但由于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加之社区的传播有所不同,进而使得许多社区居民没有建立良好的自我健康意识,因此导致患者生活方式的不规范,增加了患高血压的几率。高血压是病程长、治愈困难的疾病之一,除了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病情外,必须要针对其实际情况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基于此,我方在管理的社区中随机选择了100例高血压病患,并对其在护理环节中加入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管理的社区中根据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择取100例高血压病患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平均年龄(52.24±5.45)岁。此次实验均获得专家团队及患者同意,并排除相关禁忌症患者。
   1.2 护理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
   (1)建立健康档案:将每位病患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针对病患的用药方式、工作类型、生活习惯、运动频率、饮食习惯以及睡眠质量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2)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第一,社区医院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将社区中的患者组织起来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为病患讲解高血压的预防手段、相关并发症、临床情况、诱发因素、诊疗标准和发病机制等,同时在讲座结束后和病患进行及时的沟通,如若病患存在疑惑,可以现场进行讲解[2]。另外,还可以在社区中播放疾病预防相关的视频资料,激发病患的自主性与学习兴趣。最后,在社区中分发疾病预防宣传画册,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
   1.2.2 心理干预方法   
   高血压病通常患病时间较长,并且极易反复,同时心理社会因素也会影响着疾病的出现、发展和转移。因此,要对病患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3]。并且,还能够通过调节情志的手段,多与患者家属交流,引导他们帮助病患保持身心愉悦,防止病患受到较为严重的精神刺激,避免病患出现较大的情绪变化和过度疲劳,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聆听音乐的方式调节情绪。再者,还要最大限度地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与良好的社区环境,要时刻保持卫生环境整洁与空气清新,提升病患对生活的热爱程度,树立疾病成功救治的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对病患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血压实际指标进行记录,然后实施对比。同时,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病患加入护理前后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将此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实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描述,并用配对样本t检验,当P<O.05时,表示结果间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血压变化    
   与护理前对比,病患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改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O.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据临床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饮食习惯接近,但多数患者缺乏基本知识,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功能,进而迫使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逐渐规范化。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血压控制不理想导致患者心里压力剧增及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如不及时控制可能诱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提出落实社区医院管理高血压病患并推广健康教育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医护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进行联系,对病患展开较为系统、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4]。定期组织健康教育,阻止外来因素的影响,指导临床正确用药,提升病患的健康知识水平,并且使其生活习性、行为状态以及认识态度得到强化,以此提升其对服药治疗的顺应性。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病患心理原因对疾病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经过此次研究发现,将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比较后,与之前相比,患者的血压情况、SAS与SDS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O.05)。此次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余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共同性,完全证明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明显效果。
   总而言之,针对社区高血压病患实行妥善的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能够使病患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提升其自我保护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其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缓解心理情况有利于推动疾病治疗预后疗效的加强,存在极高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云卿.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9):1185-1187.
[2]杨玲玲.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J].名医,2019(09):198.
[3]王应君.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8):140-141.
[4]杜蒙蒙.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S1):177.
[5]黄锦玲,张雁.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03):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