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治疗中医脾胃病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1/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20期   作者:阎星诗
[导读] 分析中医脾胃病的治疗中应用柴胡疏肝散的实际疗效。


阎星诗
(南京市建邺区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19)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脾胃病的治疗中应用柴胡疏肝散的实际疗效。方法:在我院所有脾胃病患者中选取66例患者参与研究,按照实际采用的不同方法进行分组,其中,运用柴胡疏肝散实施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常规治疗方式实施疾病治疗的患者作为普通组,组内人数相等,对治疗效果通过对比统计分析的方式进行最终疗效的观察。结果:观察可见,应用中医治疗模式干预脾胃病的治疗能够取得更为显著地临床效果,组间对比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柴胡舒肝散在中医脾胃病的治疗中应用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可在治疗这类疾病的过程中优先选用这种治疗方式进行应用。
   【关键词】柴胡舒肝散;中医脾胃病;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胃肠疾病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多。柴胡疏肝散作为治疗肝气郁滞引起的肠胃疾病较为有效的药物,在肠胃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属于常见的用药类型。由于肠胃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几率大,因此在治疗中的相对难度也是比较大的[1]。且这种疾病的产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明确的病因,会给疾病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将会对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会造成非常直接的危害。以下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6例肠胃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现将详细研究过程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研究的对象群体来自于我院收治的肠胃病患者群体,患者总数66例,选取年份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按照常规治疗与中医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即研究组与普通组,各组人数相等(n=33)。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研究组,性别分布,男病人19例,女病人14例;年龄,最大41岁,最小23岁,平均(31.2±4.9)岁;病程,2-6年不等,平均达到了(3.31±1.33)年。患病类型,萎缩性胃炎(慢性)16例,消化性胃溃疡17例。普通组,性别分布,男病人21例,女病人12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24岁,平均(29.8±4.6)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年,平均可达到(3.29±1.29)年。患病类型,萎缩性胃炎(慢性)15例,消化性胃溃疡18例。患者上述临床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可对比分析(P>0.05)。
   1.2研究样本的纳入与排除
   1.2.1纳入标准
   ①将经过诊断确诊患有相应肠胃疾病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②将自主选择签订参与研究同意书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③将能够全面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
   1.2.2排除标准
   ①排除没有及时签订参与研究同意书的患者。②排除由于个人原因选择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1.3.1普通组方法
   本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由医护人员按照患者的不同疾病类型,按照西医用药治疗的方式进行疾病治疗,治疗常规药物中,消炎类药物包括了阿莫西林、甲硝唑,胃病治疗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硫糖铝、雷尼替丁等。慢性胃炎还需要进行吗丁啉辅助用药。
   1.3.2研究组方法
   本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方案,即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基础药方包括陈皮、柴胡、香附各10g。黄连、川楝子、枳壳、川芎各9g。白术、白芍、赤芍、半夏各12g。炙甘草6g,党参15g。在具体治疗方案的应用过程中,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在用药剂量上进行严格控制[2]。如果患者同时出现了气虚的症状,则可适当在上述基础配方中加入黄芪进行辅助治疗,若患者出现反酸症状显著情况,需要加入吴茱萸和乌贼骨。若观察判断患者出现血瘀症状,则需在药方中加入蒲黄、五灵脂以及丹参。患者若表现为胃阴不足的症状,药方中需要加入麦冬、沙参和百合。所有辅助加入的药物在用药剂量上都要严格控制,结合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用药。药物煎煮方式,加水煎煮,根据不同的药性控制好煎煮时长。用药方法,每日用药总量,1剂。用药频率,早晚各一次[3]。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差异化用药背景下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同时计算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使用专业软件SPSS20.0开展分析,当统计结果显示P<0.05时,判定研究结果具备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2.结果
   2.1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所取得的具体治疗效果,可知研究组患者在选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后,脾胃病的症状改善程度更大,与普通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研究结果如下表1中显示。

   3.讨论
   从中医的角度上分析,人体的脾胃同处在中焦区域,其中肝藏血,主疏泄,肝失条达,情志异常影响脾升胃降。升降平衡的状态下,人体的脾胃功能才能确保调和,饮食和消化状态也才能够维持正常状态。若平衡关系失调,则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饮食状态。对于脾胃功能异常的患者而言,中医方面需要采取疏肝理气的方式进行治疗。柴疏肝散就是发挥这种作用的典型药方[4]。在实际用药中,需要结合患者的患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对用药剂量和进一步的辅助用药配方进行严格筛选。
   在人们正常生活中,脾胃的升降不仅会影响脾胃的正常生理活动,还会与人们的肝主疏泄等方面的功能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果人的肝泄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导致患者出现气体不通畅,使得患者的气的运行出现阻滞,因此对于脾胃病的患者一般需要采取理气疏肝的原则进行治疗。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见应用柴胡疏肝散的患者组在脾胃疾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上要明显的比普通组要高很多,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9%,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中医脾胃病的治疗方案选用上,可结合患者不同的疾病类型,按照疏肝理气的基本治疗原则,选用柴胡疏肝散进行疾病治疗,在治疗中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改善情况,结患者实际症状提升辅助用药的针对性。从而为提升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治愈率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白晓菊.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J].糖尿病天地,2018,15(012):25-26.
   [2]黄胜崴,颜家孜,林立伟,等.胃食道逆流病辨证论治的中医文献探讨[J].中医药研究论丛,2018,21(1):123-138.
   [3]邱博,张树本,田红霞,etal.化肝煎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9,041(012):1827-1830.
   [4]颜显扬.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辅以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030(012):1995-19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