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纯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旺学校
一、教学内容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识字4《中国美食》
二、作业类型
实践性作业
三、作业设计的理念和目标
(一)课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创设轻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学科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能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用语言来丰富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作业不能再以单一的形式只限于课本内容。只有将语文作业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将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二)教材分析
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四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学情分析
有人把中华民族誉为“顶级吃货民族”。对于中国人来说,吃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吃,“中国美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对传统文化还没有形成概念,对美食的国界还分不大清,但“美食”对他们来说却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他们虽然识字量不多,可是却对很多美食如数家珍,很多藏在美食名称中的字,即使再难他们也能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一阶段的孩子形象记忆,兴趣记忆占有很大的优势。
(四)目标设计
1.链接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中的美食识字。
2.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四、作业的内容、形式及设计意图
(一)作业内容、形式
1.个体作业:考察“壹方城”或家门口的餐饮店,至少拿到三家餐馆的菜单,圈出菜单中自己熟悉的“中国美食”向班级同学介绍。
2.亲子作业:用上“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九种食物制作方法中的一种,在家长的指导下做一道菜,并上传视频介绍自己做菜的方法与过程。
3.合作作业:开展“班级美食”展会活动,同一家乡的同学为一组,每组一个展位开“特色家乡美食馆”,组员合作分工,准备家乡特色美食,设计“美食馆”名称,制作“美食馆”菜单,做好“美食馆”宣传广告。
(二)设计意图
1.撬动生活资源,拓展课堂广度。
学校地处宝安中心区,周围餐饮林立,孩子们自小就在各色餐饮店间穿梭,美食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内容,大多数孩子是谈“食’生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考察周边美食,并且至少拿到三家店的菜单,圈出熟悉的中国美食向同学介绍,这项作业,从学生最熟悉的“美食”这一生活资源入手,巧妙链接生活,由课内到课外,课外“美食”与课堂“美食”相辅相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既巩固了课堂所认的字词,又能学到很多新字词,充分感受“中国美食”的丰富,领悟到的中国饮食文化之深远。
2.开发家庭资源,获取直接经验。
家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生活的港湾,家中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识字资源。很多孩子对吃的美食很熟悉,但是对于做美食的过程却知之甚少,对于“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这些食物制作方法更是懵懵的,在家长的指导下做一道菜,让学生做中体悟食物制作方法,获取直接经验,对“火热的中国味”这一中国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地了解。另外让家长当导师,增强了家长在孩子们眼中的威信,密切了亲子关系,一举两得。
3.创设交际情境,识字用字两相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汉字与儿童的生活相伴、与儿童的成长同行,让汉字的习得活动融于儿童生活、成长的过程中,是他们自己生活、学习、成长的需要。创设“班级美食”展会,这一交际平台,在设计“美食馆”名称,制作“美食馆”菜单,做“美食馆”宣传广告时,让学生综合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在课外习得的美食文字,美食知识,来解决问题,由“识”字到“用”字,在汉字的运用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从而更加激发他识字的兴趣,识用结合。
五、作业的评价和效果
(一)作业评价

(二)作业效果
1.学生兴趣浓
若问现在孩子最怕什么?答案肯定是写作业。本课的作业设计贴近儿童的发展区,根据目标不同,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任务群,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寓学于乐,学生完成的兴趣特别高,参与率达到100%。
2.目标达成妙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第4课,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咱们的最终目标还是指向识字。本次作业设计,紧扣识字目标,以美食为主线,设计实践活动,进行主题识字,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识字。本课结束后,根据调查,学生的新认识的与“美食”有关的生字,不少于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