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华传纪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进,教师在教学活动要发挥好自己的辅助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华传纪
        (阜阳市颍东区正午镇王桥小学,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进,教师在教学活动要发挥好自己的辅助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不仅要从课堂上进行强调,也要从课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认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做好课下工作,提升课堂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自主性
        引言: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到知识,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所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基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不足的,语文学习中还有很多需要拓展的知识内容,但是这仅仅依靠教师来补充是无法完全做到的,所以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展自主预习与课后巩固,基于对自身知识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开阔眼界,加强语文知识的补充,促进语文学习的扎实。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没有积极性的学习是一个机械的、低效的学习过程,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会有很多学习较为被动的情况的产生,学生对于知识是一个低效的学习状态,这是不利于自主学习的开展的。所以首先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学习的状态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效率,更好的开展自主学习。
        例如:语文是一项语言性的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所以教师可以从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出发,设计好生动、有趣味性的自主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二年级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的故事,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可以让学生多多拓展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故事性的内容的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因为故事性的读物对于小学生来说趣味性较强,而且语言表达上也是较为容易理解的,对课外故事读物的拓展阅读也是增加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外阅读的分享,谈谈有什么领悟,这个过程就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外自主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学习。
        二、建立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所以教师要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语文学习的细节上来树立和培养。在不同的板块的学习中,都要有对应的学习习惯,以提升学习的效率。我们知道语文知识是相对来说是较为细碎的,学生在不断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中,要从语文体系上来进行完善,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习惯转化为一种语文上的思想意识,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对雷锋叔叔的怀念之情,我们在预习的时候,首先要了解雷锋叔叔是谁,他做过哪些事情,为什么要怀念他,然后从这首诗歌出发,在阅读中划分诗歌的段落,了解诗歌的结构,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细细的品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阅读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提升课堂效率。基于自主学习开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要有学习意识上的能动性,和注意力上的集中,结合课下的时间,完成教师预留的作业、布置的任务或是自己想要补充、拓展的内容的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和表达习惯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以阅读习惯为例,教师在进行新的课程的学习之前,通常会要求学生结合新的课文要求做好预习工作,那么学生就要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在阅读中了解新课文的内容。
        三、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生疏、效率低下到熟练和高效的过程,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来进行自主学习,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要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习惯的不良,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完善学生预习与巩固上的漏洞,更好的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节约课堂学习时间,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语文课堂的开展,首先就是检验学习预习效果的过程,教师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考察,看看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发现自己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以三年级上册第22课《父亲、树林和鸟》为例,首先学生要对课文进行粗略通读,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划分,在精细阅读的基础上,总结文章各部分的大意,本文是一个含义深刻的课文,学生要对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细细琢磨,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和学生一起探讨课文的深意。通过学生还要完成课后的巩固与归纳工作,教师可通过批改作业或考试来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学生在课后巩固上的不足,让学生进行及时的调整,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灵活性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探索知识,但是学习成果还是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来督促和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
        结束语:
        本文的三方面内容探讨了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要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善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不足,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月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N]. 贵州民族报,2018-06-13(B03).
        [2]张砚.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2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