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小学语文综合能力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勾瑜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勾瑜
        重庆市涪陵城区实验小学校  4080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生在思维形成的初级阶段,培养起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那么此过程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应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最终带领学生从核心素养发展的方向出发,去高效的学习语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学;综合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目前的教育视野正在想现代化方向拓展。正因如此,很多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被教师团队广泛应用,新课程改革后的重点要求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一直都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经过研究调查发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了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新目标。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当今小学语文素养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自我思考,最终培养起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这种学习能力的掌握在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中都至关重要,在学生出现语文学科的问题时,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然而语文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学习起来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1]。
        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了审美鉴赏、思维拓展、文化理解和语言构建四个方面,这些元素的组成都具备了语文发展的基础特性。其中语言的构建可以分为口头和书面俩种形式;文化的理解则需要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并且能够灵活地应用外来文化,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而审美鉴赏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语文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去领会作品带来的良好品质。只有学生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掌握,那么才能形成自身的语文素养功底,最终使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2]。
二、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综合能力的策略
(一)阅读经典名著书籍,培养核心文化素养
        书籍是记录文化最好的载体,小学时期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打开眼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中华民族文化上下五千年,其精髓基本上都蕴含在了名著作品当中,小学生多阅读名人名著书籍,能够很好的培养起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作为学生课堂的引导者,在平时可以鼓励学生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经典名著,让学生把其中优美、意义深刻的名言段落摘抄下来,通过不停的积累最终把其转化为自己写作可参考的素材[3]。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求小学生对名著作品中的精选部分进行背诵,将古诗词作为小学生平时语言学习的工具,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加丰富。一个人知识的积累程度决定着自身的语文素养,不断的知识积累能够让学生文化底蕴更加丰厚,同时古典名著中的文学气息也能让学生培养出高雅的情趣。
(二)拓展学生思维,培养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对学生主要有两方面的提升,一个是思维一个是表达,这俩方面能力联合在一起就共同组成了语文的核心素养[4]。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不可以一味地将知识进行灌输,要学会对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进行点拨和引导。小学时期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认知能力不强,因此教师也要把思维能力的拓展作为小学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在课上教师要积极提问,要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小学生在思维能力上升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加强,清晰明了的学习思路会让他们的学习更加高效,小学生在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带领下,也会更具有独特的气质。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部编版)《草船借箭》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发问:问什么要在东风大雾的天气来执行?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学习时就会产生好奇的心态,通过问题的带领,学生就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在课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在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上都有着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语文素养的四大核心内容中就包含了“审美鉴赏”。审美鉴赏指的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能够产生感悟、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5]。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在教学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要更加侧重小学生审美情绪的熏陶,让学生的文学品味能够有所提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小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审美能力,在以后的课文理解和作品鉴赏中能够有所应用,最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四)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竞争与合作关系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新课程改革后,对教学课堂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教学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多利用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6]。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加入小组合作的课堂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加入进来。例如:在课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学任务上通过小组竞争问答的方式来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激励从而使学习变得更积极更主动。小学生在彼此竞争中,也会构建出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让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在日后的学习中也会互帮互助,最终使语文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科当中蕴含的核心素养也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是每个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现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未来的综合发展重视起来,最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技巧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立维.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华少年,2020(12):76+78.
[2]戴晓红.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家长,2020(01):140+142.
[3]何树华.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初探[J].考试周刊,2019(62):29.
[4]田琦.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3):58-59.
[5]李冉.试论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小学语文综合能力[J].新课程(中),2019(01):180.
[6] 王青萍.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课外语文,2018(28):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