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贺辉琼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
        贺辉琼
        (湖北省洪湖市黄家口镇小学,湖北 洪湖 433212)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之所以说阅读是教学重点是因为阅读是学生语文知识理解与应用的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越强阅读学习表现则更为理想,但阅读教学亦存在难题,很多学生面对阅读仅仅能够做到阅读的表面,而文章内部的逻辑关联、深层次的知识内容等学生则很难掌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阅读不但是学生素质教育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未来投入社会生活也会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我、达到既定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伴随学生一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材料内容,联系学生发展的实际不断探索科学、有限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会阅读、善阅读、好阅读,并通过阅读能力的不断强化达到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目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一定误区,阅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如阅读一篇文章,教师通常按部就班地将文中生字词进行讲解,学生认真阅读后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总结中心大意。虽然这些内容是阅读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但是学生却并没有领会教师的真正意图,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使得整体阅读过程机械化,仅停留在阅读学习的表面[1]。另外,小学生的阅读资源有限,受地区、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很多小学在阅读教学方面没有投入相应的资源,如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积累薄弱,仅凭教材的内容进行阅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里并不是盲目追求课外阅读,而是应以语文教材为中心,丰富与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学习由课本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还能养成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但很多教师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丰富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要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从小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设计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与实践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2]。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守株待兔》一课为例,守株待兔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同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在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应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如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现守株待兔的动画,动画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学生认真观看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复述,有助于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在本课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教师要求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的好习惯,同时通过阅读内容进行思考、积累阅读经验,是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更有效性。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多分享阅读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心得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充分重视课外阅读。在不给学生造成较大学习压力的前提下,从教材内容出发,围绕着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趣味性以及教育意义的课外阅读书籍。不但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学习,长期下来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阅读知识与经验,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叶圣陶先生笔下的爬山虎充满了美感,细腻的笔触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爬山虎描绘得如同就在我们眼前一样触手可及。阅读本文除了教授学生学习关于爬山虎的形态、生长环境、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作用以外,还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提炼成语言文字将其记录,这是阅读学习带给学生的重要启示。教师为学生提供此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将作者的创作视角、写作情感等内容进行剖析,体会每一篇优秀文章独特的创作魅力并从中积累学习经验,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并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补充课堂学习内容、延伸语文知识范围,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更有效性。
        (三)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独立思索,培养学生语文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使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如学习《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内容,许多学生也有阅读名著的经历,世人皆知诸葛亮足智多谋,他身上发生的神奇故事数不胜数,本文中他是如何成功做到草船借箭,这过程将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肚量和胆量等可贵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结合阅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学习和讨论,并为每组学生提出问题,如:阐述草船借箭历史背景;故事中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体现;描述诸葛亮借箭过程;草船借箭给当今人们的启示?学生之间讨论问题,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借鉴彼此的学习经验等,有助于学生阅读学习的共同进步,实现阅读教学的意义。
        结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断探索与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丰富、充满趣味和知识的阅读学习课堂,教授学生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实现语文学习更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蒋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11):P.40-40.
        [2]索明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 内蒙古教育, 20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