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探讨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胡玉珍
[导读] 目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语文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阅读教学困惑,究其根本,是部分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内容的关注程度和理解程度不足,并且对其具体的确定依据持有不同看法。
        胡玉珍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教育局   737100  

        摘 要:目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语文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阅读教学困惑,究其根本,是部分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内容的关注程度和理解程度不足,并且对其具体的确定依据持有不同看法。由此可见,如何良好地确定其依据是当前语文教师应该重点思考和分析的问题,从而促进中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增强。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体式特点;价值取向

        经过不断地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阅读教学现状是比较严峻的,这导致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都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材中存在着诸多现代文学作品,语文教师需要对其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中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一、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来说,中学生能够认知每一句话的含义,但是对于整篇文章的认识难以深入,这就使得中学生始终停留在文本阅读的表面,而难以进行深层次地解读[1]。语文教师更是没有掌握到合适的教学方式,想要促使中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但是却对自主阅读涵义的理解有所偏差,从而使得中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正常标准。除此之外,阅读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但是这样的互动需要借助一定的技巧,而对于现实中的互动,语文教师和中学生都只是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互动画面中,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依据文本的体式特点
        文本中的体式,即是针对于文本的体裁而言的,而这些可以通过文本的整体内容来判断出文本的整体特点,也可以通过文本的整体形式来判断出文本的整体特点。针对于现代文学作品而言,大致包括四种文体,其一,为散文;其二,为小说;其三,为诗歌;其四,为剧本。而根据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文本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年级段中,同为一种体裁的文本,在教学内容方面会存在差异。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叙事类散文,基本上都是通过寄情于物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真实思想感情,如《春酒》、《安塞腰鼓》等[2]。
(二)依据文本的教学功能
        从研究语文教学至今,针对于语文教学内容而言,可大致分为三种呈现形态,其一,为“定篇”;其二,为“知识”;其三,为“活动”。而对于不同的形态,在进行教学时,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而主要的差异就在于是“教课文”,还是“用课文教”。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中学生通过对小说中各个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等方面进行认真、详细地分析和研究,进而对相关人物的形象进行认知和描绘。同时,依托于曲折的小说情节之下,揭示出小说中各个人物的真实内心世界。


(三)依据文本的阅读方式
        所谓阅读方式,即为读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文本阅读。其可以大致将阅读方式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为鉴赏形式,另一种为解读形式,从整体上来看,是对相关文本进行全方面、多角度地审美认知[3]。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图片的展示,促使中学生能够感受到“雨”的美丽和多情。然后,进行春雨、夏雨、秋雨以及冬雨的特点的认识和了解,由此思考“雨”怀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进而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理解。
(四)依据课文的价值取向
        一方面,需要认知和明确文本自身所具有的总体价值,而这样的价值往往是基于社会大众对于该文本的广泛评价,以及作者自身在创作文本时,赋予其中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需要认识和了解文本在纳入语文教材时,在整个教材中的价值所在。此时的价值更加的具象化,主要是围绕着该文本的存在,对中学生有着怎样的教育价值。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先从教材整体对此篇文章进行分析,这不是一般的记叙文,也不是普通的人物传记,而是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内容的融入,由此促使中学生能够通过文本,充分地认知和明确邓稼先的卓越成就和伟大胸襟,进而引起中学生形成伟大理想,并为之努力。
(五)依据教师的教学需要
        一方面,主要是针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言,其对于文本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着文本的教学价值。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于中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教师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和明确其真正的学习需求。具体来说,就是确定一篇文本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而不是全方面地进行教学,这样只能造成中学生的“学而不精”。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根据对教材的具体分析,需要重点从叙事性文章的写法角度进行相应的教学,并且通过中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这是整个文本的教学重点。而针对于学情方面的分析,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概括能力,但是对于文章的分析往往存在片面性,难以从客观和全面的角度进行完整分析。因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的适当引导,促使中学生能够自主鉴赏文学作品,并且逐步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部分,其实际的教学要求基本一致,但是经过初中三年的不断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依旧难以得到全面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依据各种确定方法,进行有目的性地阅读教学,从而促使中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感知世界。
参考文献:
[1]徐新利.初中语文课堂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以鲁迅先生作品为例[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3):27.
[2]胡潆心.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探究——以部编版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9):140-141.
[3]雷振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5):143-147.
[4]万中日.如何做好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J].新校园(阅读),2015(07):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