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  李庭庭 郑文燕
[导读] 语文作为具有显著综合性与实践性的一门学科

        李庭庭 郑文燕
        安丘市明德学校
        摘要:语文作为具有显著综合性与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其不仅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的体现,而且还与学生的识字能力、交际能力、理解能力等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小学时期,语文课主要是通过阅读开展教学,因此,对学生具备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是语文学科素养进行提高的必要条件。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时,其不仅承担着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加强综合素养的任务,而且阅读教学还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在组成部分。基于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注重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并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注重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从而使阅读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使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阅读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获得更加广泛的语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转变,深入了解与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阅读教学课程进行科学设置,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筛选,进一步拓宽语文阅读课程,使课堂阅读活动更具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学习能力,激励学生更加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语言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学习过程,通过阅读可以使小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语言知识,并且借助阅读教学不断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情境中,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第二,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与思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不断锻炼自身的联想、逻辑和推理能力,进而得以更好地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第三,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古今中外名人的处世态度、高贵品格等,进而逐步对小学生学习行为和为人处世产生影响,使他们用充满智慧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第四,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会内化成文化底蕴和品格,最终促进小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形成。从这四个方面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内到外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问题
        (一)教学忽视讲解与传授
        为了落实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很多中小学校开始实施“自主学习”的相关政策,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施“自主学习”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在课程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只是对阅读课堂进行引导,忽视讲解与传授,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在开展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很多疑惑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也不能形成完整的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极大地降低了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缺乏积极活跃的阅读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存在不成熟的心理,所以在日常学习中容易存在从众等心理。因此就需要教师注重对课堂阅读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可以逐渐具备较高的核心素养。

但是一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课堂阅读氛围营造的重视不足,经常应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教学,导致阅读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课堂缺乏浓厚的阅读氛围,使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的阅读地位,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对不高,其核心素养也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1)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目前,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将高中课程作为标准进行制定的,而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还没有具体的定义,但是,部分教育者已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开展了相应的解释。基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需强化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力、语言表达力、思维能力、文化感受力进行培养,且在课堂的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需以此为基础,对阅读课的教学进行设计,以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2)提倡生活化阅读教学。对于阅读而言,其本质是阅读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认知水平通常较低,对大多数事物的认识都源自于生活实践,再加上小学生性格活泼,对事物充满好奇,因此,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运用,将生活当中的情境当做依托,把生活和语文阅读结合,对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进行培养,从而使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通常以语文教材为主,特别是新教材当中明显增多的阅读课文,致使教师注重生活,从生活当中取材,通过阅读讲述,以此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阅读的乐趣。
        (二)根据学生能力进行阅读素材的选择
        在教师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时,还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兴趣爱好,进而对拓展阅读作品进行合理选择,使实际阅读效果进一步提升。在传统的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结合教材内容,对一些相似的阅读素材进行选择,而这些作品很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很难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理解接受能力的全面考虑,避免过多的选择名著进行阅读。教师要对一些容易理解的故事进行选择,使学生更好地接受阅读内容,进一步拓宽文本阅读范围。教师在对阅读素材进行挑选时,要注重对课堂时间的充分考虑,尽可能选择篇幅较短的文本,保证阅读文本的教育意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还要结合学生的阅读成果开展课堂讨论,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指导,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本内涵,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设置阅读问题,促进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养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而且也是学生深入持续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能力。借助优质的小学语文阅读,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其中,设置问题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然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坚持启发性、开放性原则,借助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思维碰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不成熟,因此,该阶段是教师最容易对小学生的个性与品格实施塑造的阶段。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文学素养,而且还能调动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注重语文素养的落实,加强学生阅读语文文本的能力,从而使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慧琴.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04):131-132.
[2]叶凌红.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31):186.
[3]漆富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才智,2020(13):40.
[4]葛梁.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20(04):4.
[5]赖雅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新智慧,2019(13):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