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图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 杨志玲
[导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建构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

        杨志玲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石门实验中学  528000
        摘要 统编版语文教材建构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更注重单元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实现阅读方法与策略向阅读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知识图谱利用单元课文的紧密联系,创建单元知识结构图,让单元阅读训练点更聚焦,让师生的教和学更明晰,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知识图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有效性

        “从2015年到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领域的关键词一直是“公平”和“质量”。这意味着当今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对语文教学而言,“读”即阅读更是重中之重。根据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我校新老师较多的实际情况,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们尝试运用知识图谱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将单元的阅读训练要求通过知识图谱展现出来,提升新老师把握、使用教材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发现效果明显。现抛砖引玉,以求各位方家的指点。
        一、知识图谱的概念
        “2012 年 5 月 17 日,Google 正式提出了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的概念,其初衷是为了优化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增强用户搜索质量及体验。”
        “知识图谱,本质上,是一种揭示实体之间关系的语义网络。”而我们这里所定义的知识图谱则是根据课标,结合中考,利用单元导读以及每篇课文的“预习”提示、课后“思考探究”,探寻每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用结构图的方式构建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知识图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整个单元的知识谱系,包括课标要求、单元目标、考查问题梳理、课时安排等;第二个部分是知识技能图,教给学生用何种方式训练相应技能;第三个部分是每篇课文具体要落实的目标和具体的抓手。
        二、如何制作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的制作有三个抓手,一是《课标》,二是教材,三是中考试卷。《课标》是总指挥,要求使用者把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作为教学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制作知识图谱之前一定要“吃透”课标,明确课标要求。教材是课标的体现,课文只是个例子。如何有效地使用“例子”,教学目标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坦白讲,任何教学都无法脱离中考(中考考点本文不做细致分析),因此,制作知识图谱必须参考中考试卷。结合课标、教材以及中考试卷,将学生需培养的阅读能力通过课文这个“例子”教授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训练并灵活运用。
        如上文所讲,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组织单元时,除了传统的“人文主题”线索,还增加了“语文要素”线索。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课标》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教材单元导读部分讲到“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众多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两者结合,明确了该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即感知并学习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如邓稼先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如闻一多的言行合一、无私无畏等。同时,《课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单元导读也提出“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中考时常会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词句等。如此即可确定本单元的另外两个学习重点是精读品味以及掌握细节描写的运用。单元各课的阅读教学目标必须统筹安排,共同指向该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
        确定了单元教学的学习目标,那就要有具体的突破手段,找到具体的抓手,从课文这个“例子”中确定更为具体的例子。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课堂教学重点解决用什么材料以及“怎样教”的问题。如七下第一单元其中一个目标是“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讲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时,我们选取了更为具体的例子,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更为直观地告知老师们以及同学们如何更准确的找到抓手。同时,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通过怎样的方式找到这些关键的细节描写的语句来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分析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品析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用讲授课上学到的方法尝试运用到自主阅读以及课外阅读。
        这样一来,一个单元的知识图谱便呼之欲出了。但制作知识图谱非一人之功,它需要整个备课组协同分工,共同完成。初稿制定之后需要大家集体研讨,讨论单元目标的设定是否合适,突破重难点的方式是否需要调整,对应的考查问题是否准确,具体抓手是否典型。讨论后就要再次调整,经过备课组长审核后方可留作资料备后来者使用。
        上述所讲的知识图谱仅用于新授课,复习课知识图谱的制作本文暂不讨论。
        三、如何使用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至少提前一周制作、研讨完毕,教师在上课前能够熟练掌握知识图谱内容,授课时做到心中有纲、眼中有人、手中有料。眼中有纲是指将知识图谱了然于胸,清晰了解单元训练内容和当节课的训练重点。眼中有人是指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状态,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手中有料是指教师有适合当节课训练点的测评材料和训练材料,题目要具有典型性、变式性、层次性,能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便于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学生要在每个单元的讲授课结束后,运用所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行完成自读课文的学习,老师予以指导和验收。学生还需在单元课程全部结束后自行总结归纳学生版的“知识图谱”,旨在通过回顾总结让学生对该单元的训练重点更为熟悉,进而可以在课后的自主学习中熟练运用。
四、知识图谱的优势
        对于教师而言,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而言,知识图谱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不至于偏离了航向。老师在制作、研讨知识图谱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会有更深入的研究,对于课标和中考考点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而单元阅读导向下的知识图谱,让阅读更聚焦。“焦点阅读”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使语文课上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相互促进,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利于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综合而言,运用知识图谱可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认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教育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改变。”“从我国当前的教育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从教到学的转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应转变方式,以《课标》为导向,以教材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知识图谱就是在老师充分研究《课标》、教材以及中考考点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更集中更聚焦的指导。学生对单元训练重点一目了然,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所学方法运用于自读课以及课外阅读。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此,也不失为一种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向春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7.4,12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2年1月第1版,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