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 林冬霞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加

        林冬霞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育英幼儿园  325401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加,教育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仍处于发展初期。幼儿园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相应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教学;?渗透策略;
        幼儿园是一家学前教育机构,主要为三至六岁的孩子开展统一的道德和智力教育培训活动,为儿童的身体,智力和心理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幼儿教育是教学系统的基本内容,它影响到儿童的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分析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教学策略。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的长期发展中,幼儿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并得到了父母和社会的肯定。在现阶段,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儿童的智力发展和知识教育是关键。学龄前老师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教育。尽管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一般认为儿童还很小,不适合进行心理教育。但是,它已逐渐成为针对性格内向和行为问题儿童的一种普通教育形式,无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素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二)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幼儿园中的虐童事件越来越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息息相关。目前,很多幼儿园认为幼儿课程是基础知识,幼儿教师不具备专业教学水平也可以上岗,但幼儿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有效地开展幼儿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普遍是中专毕业,自身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严重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幼儿心理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现阶段,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普遍实行单一的教学形式,严重脱离了幼儿的实际活动,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局限于教学课堂中,缺乏对日常生活教学情境、游戏活动教学的重视,导致幼儿失去心理健康课程兴趣,幼儿心理健康课程效率有所降低。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策略
        (一)心理教育与课程教学进行融合
        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将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目前,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完整的认识,单纯地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解理论性问题,导致幼儿理解遇到很大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在长期的发展中幼儿的心理问题会得到改善。

例如,在幼儿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加强幼儿之间的合作、帮助,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和同学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及时地消除幼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学活动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实行单一的教学模式,在长期发展中学生会产生视觉疲劳、听觉疲劳,导致教育教学效果有所下降。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实行开放式、游戏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发挥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在开展“走独木桥”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保护,有效地缓解幼儿的不良情绪,鼓励学生不断向前。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趣味性、竞争性亲子活动,如夹棒跳、走迷宫、过河跨跳等,加强家长和幼儿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这样幼儿可以勇敢地克服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还可以通过合作制作玩具,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家园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幼儿健康心理
        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的关键教育内容,不仅是简单的课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支持。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成长发育。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就突出了家庭教育在幼儿身心成长中的作用,尤其在生活压力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很多幼儿父母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工作中,缺乏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关心。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幼儿父母需要在工作之余,抽空陪伴幼儿的成长过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且父母不能在幼儿面前正常,避免为幼儿带来心理阴影。除此之外,幼儿家长需要加强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巩固和发展幼儿健康心理。
        (四)注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各个幼儿的特点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实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既要注重幼儿群体的心理健康,又要关注个体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其进行个别教育,还可以采取个别辅导形式,如针对问题突出的幼儿,应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并对其进行心理治疗。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社会各界需要重视幼儿教育和教学活动,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发现幼儿的弊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实践,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要进行整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继续创新和优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实现父母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并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越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73.
        [2]杨钦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