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莉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一初级中学 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各类文化汇集而成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众多学科中与传统文化联系比较密切的就是语文学科,作为当代教师,应主动承担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重任,以知识背景为基础科学渗透传统文化,让祖国花朵深刻受到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从而自主弘扬并传承传统文化。基于此,接下来本文首先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之后探讨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有效渗透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沉淀后凝聚而出的文化内涵和品格。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育并不单单是培养学生语文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1]。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性的渗透传统文化,有效拓宽教学内容,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和自豪,促进其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1.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1树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意识
之所以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主要是因为不同时期的人都承担不同的传承和弘扬任务。当前阶段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与国之间联系相当密切,加快了国家传统文化流失速度,这不仅是辜负了前人的辛勤汗水,甚至还会威胁本国的经济政治和国际地位。所以,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育手段使学生主动树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意识[2]。
1.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沉淀,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但是在当前背景下给我国传统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较多阻碍,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若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产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促进其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好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1.3拓宽学生知识面
考试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教师无论在教学还是备课时都应该立足教材,希望学生可以掌握知识提高考试分数。当前社会上对学生的评论为高分低能,这表明培养的人才只会考试,其他方面有待加强。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对拓宽学生知识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积累更多语文素材,提高其写作水平。
2.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挖掘教材内容,体会文化内涵
语文学科始终贯穿教育之中,无论学生学习汉字还是中华传统文化都通过语文学科进行,由此可知该学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为直观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文化。
加之语文教材中每一篇都是专家经过层层筛选后确定的,凝聚了文化精华和人类智慧,可以说是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媒介[3]。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科的工具箱特点,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传输知识,导致文化传播被忽略,学生很难深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主动给学生讲解和传播,让其深刻体会传统文化魅力。以教学《木兰诗》这篇文章为例,在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体会木兰身上英勇无畏、勇敢善良品质和保家卫国的热情,之后深刻体会并传承相应的文化观念。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主动转变自身观念,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内涵,促进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合,这对发展学生文化素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2创设情境教学,科学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应以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基础进行创新和改革,为更好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笔者在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融入其中,让其可以从心灵深处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为例,笔者应用情境教学方式给同学们拓展与故宫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上课之前笔者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给同学们展示了提前手机号的故宫博物馆的宣传片和图片,这个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观看视频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强化对文物保护、文物修复的理解,这在传承传统文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此,学生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2.3举办文化活动,扩大文化传承范围
初中生对新鲜的事物仍然充满好奇,教师可以立足学生这一特点将学生日常和传统文化有效联系在一起,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此达到扩大传承范围的目标[4]。首先,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更好的学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比如将全体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其结合不同的情景选取相应的阅读素材,比如在冬天可以组织同学们阅读课内文本如《湖心亭看雪》和课外文本如《江雪》等,在此之后组织同学们互相分享自己的阅体会,使其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次,组织类型不同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理解,让其主动传承并理解相应的文化素养。一方面,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强化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起源等内容的了解。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寒假或暑假时间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相关主题的手操报,试着写写对联。另一方面,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国学知识竞赛、传统知识问答、读书交流讨论回等,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深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熏陶。
结束语
综上,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相当必要,除了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之外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汲取更多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精神,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药科学渗透传统文化,立足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更为多元的课堂活动,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传统知识,使传统文化可以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潘加卓.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J]. 课外语文, 2018(2):124.
[2]彭勇.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文理导航, 2020(1):10-10.
[3]高相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中国教师, 2020(3):106-107.
[4]徐东敏.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J]. 中华少年, 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