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王清丽
[导读]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高中英语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王清丽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     467400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高中英语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高中英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训练学生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效果等。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及应用意义
        1.思维导读的定义
        思维导图(mind map)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Buzan)提出的概念。东尼·博赞认为,人的大脑在接受信息后,以中心球体立体结构呈放射性形状存入记忆库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思维导图用文字、符号、图像来形象地组织和表征知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比较和鉴别,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思维导图有清晰的结构,丰富的颜色、形状和图片,并且能按照人的发散思维的特点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思维导图就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就是通过使用图像的方法将不同的知识进行具体化、形象化。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人对复杂知识的理解能力,简化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因此,这一教学方法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被广泛使用。使用思维导图,既可有效帮助人们理解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刺激人们右脑的使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忆力与思维的能力。
        2. 思维导图的应用意义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组织英语阅读教学,以语篇分析为主,将语篇中包含的英语知识点建立有机联系,从而更加有效地对新材料、新信息进行理解和整合,完成对新知识的从输入内化到输出外化的过程促进教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所在语篇阅读过程中,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更加全面、具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通过大脑风暴的形式进行发散式思维,同时还可以有助于学生将文章抽象碎片化信息分类整理成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块状、条状等图形,将知识可视化,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激活背景知识、熟悉语篇结构、提取语篇的关键信息等。通过思维导图不仅帮助学生提升语篇综合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高层次思维训练的目的,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阅读前使用思维导图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过程不是作者对读者的单向作用过程,而是作者的语言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利用思维导图在阅读前文化背景的补充和渗透对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非常重要,使学生在学习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2. 阅读中使用思维导图
             阅读是整个阅读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项,通常会包含第一次的速读、第二次的寻读与第三次的细读。在解读文本的三次动态过程中,学生借助一定的阅读技巧与策略及已有背景知识对语言符号进行信息的预测、处理,加以理解、接受,建构起与主题相关的图式。在此过程中,思维导图在语篇结构上的解读大显身手。解读语篇结构就是要弄清构成语篇的关系,它是文本多元解读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阅读中层次较高的要求。根据 Hartwell 和 Bentley(1982)的观点,语篇的结构层次关系大体有以下四种:列举型、对比型、问题解决型和原因结果型。在解读语篇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提供的视觉表征对文本中段与段、句与句间的关系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梳理。因此,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明确文章写作思路,加强语篇结构梳理,方便学生在英语阅读期间,保持阅读思路清晰,并按照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进行精读、品读,掌握文章内容。
        3. 阅读后使用思维导图
          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在阅读之后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检验,并巩固课堂的知识。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某个语篇的思维导图框架鼓励学生进行文章的复读、共同回顾文章的要点;另一方面,结合语篇的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新课标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阅读基础、能力培养,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阅读情感培养,增强学生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应综合作者创作意图,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对语篇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阅读感悟。
        三、结语
           总之,教师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主题,进行发散性思维,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进行分层管理,使思维导图成为真正的学习地图。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改变陈旧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高中阅读的主动性,进而打造高效课堂;同时能提高学生对文章进行语篇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形成。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应重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逐步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各类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教学中,从而最终实现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敏. 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电化教学,2005.
        [2]彭珍珍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硕士论文 闽南师范大学,2016.6
        [3] 胡曹肖.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9-93.
        [4]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反射性思维.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6]关琳.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8 (01):19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