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节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实验小学 安徽省 安庆市 2466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生要用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不但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中华传统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文字的节奏韵律美,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使用语言对事物进行描述,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来进行表述。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打造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朗读课堂,让学生真正地通过朗读,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质量;小学朗读课堂
前言: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朗读,是阅读的基本功,又能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情感朗读去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时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感受语文的情感熏陶,让朗读真正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非常优美,并且这些文章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哲理,很多文章都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有效摆脱背诵的枯燥性。通过反复地朗读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知识。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筛选的很多范文具有很强的人文素养,语言文字都非常的优美,很适合学生进行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精神的滋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朗读,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朗读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加强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学生在与别人交流时,能够轻松自由地进行交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朗读教学更是一种艺术中的艺术[1]。朗读,不但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够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丰富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朗读,能够让学生提升对朗读的热情,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小学朗读课堂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往往通过主观情感来决定自己对一门学科所投入的精力。只有学生对朗读感兴趣,才能够主动进行朗读,喜欢朗读。为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朗读兴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考虑到学生们无法感受到少年周恩来总理的报国情怀,无法将感情更好地融入其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模仿视频中少年总理的表情以及语气,从而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二)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很多学生认为,朗读就是能够准确、流利地阅读课文,但是这是不全面的表述,朗读需要有感情地进行阅读。小学生的阅历不深,情感的表达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相对不强,如果没有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很难轻易了解作者所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为此,教师要对学生朗读进行综合的指导。教师可以采取示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置身于作品的情境中,做到在朗读中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学生在不断模仿教师朗读的过程中,最终会形成自己的朗读风格。
在学习《慈母情深》一课时,学生在朗读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因为在阅读时缺乏真实情感的融入,所以常常使朗读变得非常生硬。例如,“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教师在给学生们示范朗读之后,让学生们想一想自己父母辛劳的样子,想一想父母对自己的爱,在这样的情绪渲染下再来朗读,那么就能将情感更好地带入到文本中。
(三)创设多元化朗读训练形式
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新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朗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可以采取个人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配合音乐朗读等方式。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朗读课堂教学形式越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浓,那么朗读的水平也会相应提升。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选取不同的朗读方式,从而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考虑到这节课的角色众多,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们扮演廉颇、蔺相如、秦王、旁白,通过这样的角色朗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朗读的乐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升。
(四)强化学生朗读评价
对于学生而言,合理的评价能够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3]。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并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对于朗读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进行《猎人海力布》的朗读教学中,“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在这一段朗读中,教师给学生以鼓励,肯定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将乡亲们悲痛懊悔的情绪带了进去。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更有信心更有感情地完成了接下来的朗读。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打造精彩的朗读课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27):155-157.
[2]陈思思. 小学语文有感情地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3]吴志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华夏教师,202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