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聂廷辉
[导读] 科学精神是小学生需具备素养,为此在小学阶段设立科学课程
        聂廷辉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校?400700
        摘要:科学精神是小学生需具备素养,为此在小学阶段设立科学课程,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成为教师需完成教学任务之一。其中,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作为形成科学观念、树立科学意识、掌握科学探究技能有效渠道,亦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要条件。本文通过探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以期增强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小学科学素质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动手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如下价值:其一,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真谛积极性,在动手实践中走进科学世界,感受科学乐趣与无穷魅力,提高学习效率;其二,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能强化综合素养,如观察能力、创造力、抗挫折能力、协作精神等,利于小学科学提高育人质量;其三,教师为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条件需加强教改,转变小学科学教学旧态,为学生创新、思考、探究给予支持,使小学科学活动更有成效。基于此,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探析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剖析教材,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虽然培养动手能力需学生自主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互助,达到“做中学”目的,但科学知识是学生能有效展开动手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只有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才能保障动手实践方案合理、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效率更高。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师需推行“教学做合一”理念,剖析教材渗透知识,夯实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提升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时可先讲述种子成功发芽的若干条件,如颗粒饱满、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光照条件良好、无病虫害等,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自主动手空间,鼓励学生善用生活中的废弃物,有些学生用家里收快递的泡沫箱种植香菜,还有的学生用酸奶杯种植牵牛花,在科学知识助力下学生不仅能有效实践,还能提高种子的成活率,便于观察记录,为植物根茎、幼苗、开花、结果等后续观察奠定基础,继而在完成科学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期间教师渗透废物利用思想,助力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科学课堂上的动手实践活动更有意义[1]。


二、教法创新,丰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模式
        新课改要求教师打破常规大胆改革,走出教学“舒适圈”,尝试新教法,在此过程中渗透新资源,使科学课堂更具趣味性、参与性、创新性,为此小学科学教师需教法创新,为学生提升动手能力提供更多机会。例如,教师在进行“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时可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率先询问学生想要了解哪种动物的成长历程,有的学生说大象,还有的学生说海豚,教师选择学生呼声最高的动物作为检索对象并播放与之相关纪录片,为学生了解动物生命周期给予支持,期间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尊重、热爱、保护生命。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视频内容制作动物生命周期简图,有的学生用数轴的方式讲述动物的一生,还有的学生用漫画的形式展现动物生命周期,学生的创意点亮科学课堂,学生思维更为活跃,动手实践热情更加高涨,在自由、民主课堂上不断增强动手能力。再如,教师在进行“溶解”教学时可应用小组实验教学法,结合学情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保障各组成员动手能力均衡,每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机会,规设实验任务,如“溶解的快慢与哪些条件有关”、“尝试将食盐与水分离开来”等,在任务指引下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性,期间组内成员互相协助、分析讨论、质疑反思、观察记录,能在动手实践中体悟更多科学道理,提高学习效率,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展开,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目的。
三、科学评价,完善小学科学能力培养育人体系
        以往科学课堂部分教师轻视评价,未能给教评留下充足时间,还存在批评、评价混淆问题,无法做到“以评促学”,甚至会使学生对科学课堂产生排斥情绪,对动手实践活动倍感压力。这就需要教师科学评价,在评价中渗透赏识教育理念,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试错,肯定学生的付出,在科学课堂上指引学生做一名“创客”,在反复实践中论证猜想,解放学生双手与思想,真正成为科学课堂主人。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制作“天气日历”时发现部分学生数据不准,部分数据是推测出来的,并未动手测量,教师针对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过程、心态等方面进行评价,给出中肯意见,希望学生能尊重事实,每天同一时间抽出时间测量温度并精准记录,通过评价助力学生养成科学严谨习惯,树立科学意识,理解记录天气数据意义,能关注天气,继而通过科学评价强化学生综合素养。教师还需针对自身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成果反思自省,明晰科学教学活动薄弱环节,经由教研弥补教学缺陷,做到“以评促改”,使小学科学能力培养育人体系更为完善[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要,不仅能助力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还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等素养,为此教师需剖析教材、教法创新、科学评价,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条件,在落实科学教学目标基础上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分析[J].魅力中国,2020(9):75-76.
[2] 王占超.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探索科学,2020(4):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