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育如何有效开展体能训练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 赖志飚
[导读] 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许多教师积极融入体能训练这一重要教育板块
       
        赖志飚
        广东省普宁市里湖中学  广东省 普宁市 515300
        摘要: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许多教师积极融入体能训练这一重要教育板块。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情推进教学与改革。体能训练与体育课堂之间的融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来进行内容上的调整以及方式上的创新,积极开展高质量的体能训练活动,丰富中学体育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体能训练;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中学体育教育阶段中,体能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身体发展非常迅速,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助于学生的成绩提升以及心理素质的发展。在时代竞争压力快速提升的今天,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上升。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的社会化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国教育部门明确强调了体能训练与中学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教育改革要求。尽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的困境以及阻碍,但是如果能够调整教育思路,实现完美的融合,那么对体现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会有非常关键的正面影响。
        二、中学体育教育开展体能训练的意义
        首先,与日常的科目训练相比,体能训练更为复杂。体能训练不再以静态的课本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为主,而是根据各个科目的教育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保障学生能够在面临困难的过程中以极强的反应能力解决个人的困惑,学生身体能力的培养最为关键,体能训练工作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可以在体能训练中完成自己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中团队合作是体能训练中的重要方式。这一点有助于学生突破个体的限制,在任务目标的指导下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学生能够与团队建立深厚的感情,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增强。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能训练目标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两者共同影响。体育教师需要关注体能训练工作的有效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以强烈的学习目标为重要的导向,积极摆脱学习压力和课本的局限性。真正实现活学活用,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能训练之中。以此来更好的意识到体能训练的愉悦感和参与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三、中学体育教育开展体能训练的现状
        (一)训练方法不够科学
        在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开展势在必行,这一工作的教育质量和水准与教师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学校以及教师对体能训练不够重视,因此后期所采取的训练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在人类文明进程快速提升的过程中,公众越来越认可目前的教育教学,并且在这一板块上所投入的时间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有的学校以及教师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时,仍然以学生的高考必考科目为主。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校的升学率为目标,直接减少体育课的课时,将体育课的课时让给其他的主课教学。很少有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体能训练这一重要契机,了解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积极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教师直接以简单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为主,最终的训练效果微乎其微,这一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育训练。很少有学校能够主动调整目前的训练方式以及训练内容,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二)无视周围环境的充分利用
        环境具有非常明显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比较重要的教育资源。但是,学校忽略了周围环境的充分利用,已有的体育设施不够完善。在科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将有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教学设备的丰富中,许多学校能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据。但是有的学校自身的综合实力较为有限,在体育设施上的投入力度不足,体育教师所选择的体育设施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和能动性。因此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积极性持续下降,学生的体能训练机会不足。

很少有学校能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周围环境丰富目前的体育设施,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能训练活动。最终导致体能训练活动面临着诸多的局限性,学生也因此丧失了自主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和动机。很少有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元的体能训练形式指导下,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完成学习目标。
        四、中学体育教育有效开展体能训练的策略
        (一)采用科学性的训练方式
        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能够逐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和轻松感。体能训练并非以学生的体能消耗为主,过度的体能消耗只会产生许多的负面影响。在开展强度较大的体能训练时,教师需要注重适度调整。关注学生的身体负荷程度,了解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实施情况以及具体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对体能训练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印象。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科学性的训练方式非常重要,这一点能够有效规避各种受伤现象以及行为。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升个人的身体机能。另外,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学性训练方式及计划。根据学生的身体变化情况来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严格按照由易到难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不同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存在明显的区别,学生的包容性和忍耐性最为关键。体育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扬,尽量避免急于求成。及时跟进学生的身体承受情况,主动调整体能训练的方向及手段。
        (二)充分利用周围环境
        因为缺乏足够的重视度,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所投入的时间较少。目前的体育设施不够完备,投入的资金力度较弱。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教师需要主动利用教学环境,突破教学设施的局限性。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体育《足球》单元教学时,关注周围环境对体能训练的重要影响,主动引导学生自主练习。结合课下时间,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地点中参与不同的体能训练活动。以此来更好的实现前期的教育目标,达到良好的体能训练效果。学生个人可以主动在课下学习中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灵活接受各种体能训练指导,确保自身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主动摆脱传统体能训练模式的束缚,产生更多的愉悦感以及参与感。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
        不同训练方式所发挥的作用有所区别,许多中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在参与体能训练时比较活跃。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天性,适当开展体能训练活动。采取合作竞争的形式来逐步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灵活参与各种训练活动。比如在讲解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5羽毛球《羽毛球基本技术》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两两分组完成羽毛球训练活动,这一点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男女混合配合的过程中,女生会变得非常的主动,同时双方能够弥补各自在性格以及体能上的缺陷。教师只需要以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为依据,尽量避免体能训练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斗志,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之中提升身体素质,始终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一点对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五、结语
        综合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及教育实践经验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非常有必要。这一活动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教师需要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积极探索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训练方式,确保趣味性的有效融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身体素质实现不同训练方式的有效改进,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匹配,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和成长机会。另外,在参与体能训练活动后,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够真正在不同的环境中立足。
        参考文献
        [1]陈友生.基于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创新体系研究[J].求学,2020(27).
        [2]程洪涛.体能训练与体育教育相融合[J].教育,2020,000(021):65.
        [3]代飞勇,汤亮,何素艳,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028(003):7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