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敏
东平县戴庙镇中学 271514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健康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要想具体地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当中的深刻性与思想性,就必须结合当下时政热点进行教学。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人们外化的道德,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直接的法律教育,过于深奥,就必须要结合时下热点来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实施误区,有效策略
引言:当前,有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泛泛而谈,并没有从思想深处引起学生的共鸣。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具体的事例,很难从思想深处引起学生对社会法治和公民道德的关注与态度。因此这一篇文章将会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时政热点教学存在的一些实施误区以及改善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论述。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时政热点教学的意义
1.1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深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来就是一门生活化,社会化的课程,这一门课程需要有丰富的时政热点作为例子支撑,将课程内容进行丰富,从而提高课程的深度,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书本上的内容知识过于平和,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或者是理解起来比较深奥。针对这一现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用具体可感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对某一观念的认识和态度,扩充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深度。
1.2 发展人文素养,培养时代精神
这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但是又时时刻刻相互联系的社会。学生在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只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要时刻地关注社会上的变化,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当中的事务,以此来培养自己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同时,这样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加通过融入时政热点的教学帮助他们了解国内国际上正在发生的大事,帮助学生拓展了胸怀与视野,发展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2.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时政热点存在的教学误区
1.1生搬硬套,毫无章法
一些教师在上这个课的时候,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既然要在这门课程当中融入时政要点,那么就生搬硬套毫无章法地引入一些与课文内容不相符合,不相融合的时政热点。与课文内容相去甚远的时政热点,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压力,导致了学生对于本门学科教学内容的迷惑态度。
1.2时政热点选取不合理
要明白这门课程的教育目标,那就是时政热点的选取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和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当中,发展自己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国家的良好认识以及自身健康价值观的成长。所以相关时政热点与教材要有高度的结合性和融合性,这样才能达到时政热点融入课程教学,并能够对学生起促进作用。但是目前一些时政热点的选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对他们来说比较遥远,这也是这门课程教学的实施误区之一。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时政热点教育的有效策略
1.1 选取合理有效的时政热点与课程内容紧密贴合
举例说明: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与社会》的时候,书本上一开始就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例子,例如和家人一起去菜市场买菜,例如充当社会志愿者,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力量。这就是个人和社会,和他人紧密联系的重要体现,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一方面来了解"我”和社会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这个暑假或者是寒假,有没有去参与社会上的一些活动,大的小的都可以。请几位同学起来谈一谈自己的实践活动之旅,并且在这些实践活动过程当中,自己具体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和经验。
这些就是时政热点和教学内容的紧密联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学生才有生动可感的例子进行学习。从学生的生活当中出发,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和书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其实也就是他们生活当中经验的一种总结和概括,因此他们也更有信心来学好这样一门课程,学好这一单元的内容。
1.2 从学生的角度选取时政热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上的一切事物具有高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何利用好他们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就是在这一门课程当中所要重视和强调的部分。 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最近高度关注的事情,并且弄清楚他们关注这些事情是否存在教学教育价值。当确认他们目前所关注的事情符合于教育价值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合理地将这些材料进行编辑和概括,使之以合理有效的学习材料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既符合了学生的发展,好奇心和探索欲又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内容教学。
例如在讲解《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时,就可以从学生们对网络的使用这一方面来进行。目前网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络聊天软件,这些软件是否安全,网上存在的内容是否健康合理,这些都对同学们的认知和鉴别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网络空间建设和网络空间管理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学生对目前网络使用是有着高度敏感性的,他们是网络的使用者,同时他们也应该成为网络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从这个点出发,将合理利用网络课程内容相结合,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了他们对这一堂课程内容的学习积极性。
1.3开展多种有效的情境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十分旺盛的表现欲和表达欲,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目前国内国际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当成是上课的模板,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些事情的观点和看法。例如目前我国即将实现全面小康,2020年扶贫任务需要全面完成。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设定班上的两位同学为扶贫干部,其他同学充当扶贫村的村民,这个时候两位扶贫干部要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带领全班同学脱贫致富,更新村民的思想观念,这就是对他们的一个挑战。
通过这一个情境性主题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的跨越式扶贫进展,培养他们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融入时政热点,实际上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态度和观点。因此让学生参与到这门课程内容当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设置情境性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真正含义。
1.4多带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
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来源,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社会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正确地认识到他们与社会的关系,那么就通过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是否合理,从而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念。
如在讲解爱国主义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有条件,可带学生去历史博物馆,参与展览,在这个参观中培养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起他们的历史厚重感和历史责任感。如在讲解要学会关爱他人,尊老爱幼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和学校申请去敬老院或者是福利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这些志愿者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起对社会和个人关系的正确认识,帮助他们学会尊老,帮助他们学会关心关爱他人,从而认识到只有和谐团结的社会,才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物质环境。
结语: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知识的高度总结和概括,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要充分发挥利用好这门课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和活动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门课程,从而将这种信念深植于他们的心中,进而外化成他们的外在社会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就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本身所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时政热点是目前世界上的形势所趋,也是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些大事件,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参考文献:
(1)宫夏.浅谈时政热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和结合[J].信息周刊.2019(02)45-46
(2)马秀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11)10-11
(3)鲍昌珉.探究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渗透时政热点[J].202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