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夏
南宁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离不开道路桥梁的修建,我国又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为主,道路桥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安全。因此,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常见病害并提高施工质量是市政道路桥梁是在施工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常见的病害有裂缝、腐蚀以及地基下降等。为了排除这些病害,除了要采取对应的施工处理技术外,还要重视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和材料的管理,以及后续的维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道路桥梁的质量合格,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病害;施工技术
1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
1.1裂缝
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混凝土材料稍微受到牵拉就会发生变形进而发生开裂。温度所致裂缝问题在北方比较常见,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的地区更易产生裂缝问题。此外,除了温度和车辆行驶两大因素外,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也会造成裂缝病害的发生。
1.2剥蚀
道路桥梁工程表面出现的蜂窝麻面、漏浆、剥落等病害称之为剥蚀。剥蚀不仅破坏了道路桥梁的外观,也加速了因剥蚀而导致的外露钢筋的腐蚀速度加快,降低了钢筋的使用寿命。剥蚀有三类:冻融剥蚀、冲磨和空蚀、水质剥蚀和风化剥蚀。
1.3地基不均匀沉降
地基不均匀沉降也是常见的病害之一,而出现这种现象与工程施工所处环境有关,一般来说,导致地基出行不均匀沉降主要有以下两者原因。第一,地基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加固处理。在工程前期,部分工作人员轻视地质勘查的重要性,导致设计勘查不合理,而无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处理地基,使得地基处理效果不理想,无法保证工程的稳定性;第二,在市政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周边施工的影响。比如,在工程周围深挖施工会造成地基不稳定,从而出现不均匀沉降。
2市政道路桥梁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2.1裂缝修复技术和案例分析
裂缝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四种方法,分别是表面封闭法、灌浆处理法、开槽法以及柔性材料处理法。该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市政道路桥梁的裂缝修补中,四种方法的选择依据是裂缝的宽度。其中又以表面封闭法最为常见,特别是对一些较浅的裂缝非常有效。表面封闭法一共要经过三次处理,第一次是使用环氧胶泥和水泥浆进行填充,第二次是利用沥青进行覆盖,第三次是用玻璃纤维进行最后的覆盖。这样做好处在于既加强了路面的防腐能力,也避免了其再次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相关案例:在我国北方地区,某市政道路桥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出现严重的裂缝现象。经过调查,裂缝范围在0cm—2cm,对于小于0.2mm的裂缝,采取表面封闭法即可;对于裂缝大于0.2mm的,可以灌注环氧树脂胶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裂缝较宽的区域,要清理缝隙表面,直到露出新鲜混凝土;对于外露钢筋,除了要涂抹防锈剂,还要清理槽内松散物;对于大于1.5cm的裂缝,要填充石子并提高密实度。
2.2锚喷施工技术
锚喷施工技术对桥头病害的修复尤为有效。该技术在处理此类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路桥质量。在解决桥头损坏问题时,凝结时间短,稳定性高。这是因为锚喷混凝土施工技术采用的是优质硅胶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柔韧性。抢修期间,首先用锚喷设备喷射硅胶材料,然后用模板使其与桥体粘结,从而增加工程的稳定性。
2.3钢筋腐蚀处理技术
由于自然环境的腐蚀,钢筋会因氧化还原反应而失去对混凝土的保护。产生的氧化物会影响钢筋的硬度,降低路桥承载力。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注意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使其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
可采取的措施是刷覆盖层、封层和砂浆层;提高混凝土的密度,改变混凝土的配比,如掺入矿渣、粉煤灰等,科学地提高配比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渗透性。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控制也能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一般来说,混凝土的稳定性会影响钢筋的腐蚀,混凝土的稳定性取决于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只有加强混凝土施工控制,科学提高混凝土质量,才能保证市政路桥工程的质量。
2.4加强日常养护
市政道路桥梁常见病害处理是通过上述几点实现,而预防就需要加强日常维护工作,日常维护同样是保障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加强日常维护的主要措施是在工程建设竣工投入使用初期,施工方应派专人同交通部门沟通,加强在前期的交通管制,禁止严重超载的大型货车通过,尽量控制车流量,在车流量较大时可以引导一些车绕行通过,避免给路面带来过大的压力;在工程初步完成阶段,要对工程进行抗震能力检测以及裂纹试验,将检测结果与数据库进行对比,确保工程的性能能够满足道路的日常使用。若检测出现不符合使用需求的情况,应马上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工程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在道路桥梁投入使用后,施工方还应当派人定期对工程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以确保工程能够持续性地为居民出行服务。
3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改善措施
3.1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
施工人员作为公路建设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的高低。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必要的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招聘阶段,可以适当提高施工人员的准入门槛,完善招聘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其次,在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使其在开工前能熟练地完成造价工作,施工人员也能在施工开始时,最后是施工阶段,定期进行培训,管理人员要加强监督,与施工人员沟通,及时纠正员工行为,制定奖惩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2加强施工材料的控制
建筑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路桥工程的质量,而市政路桥工程往往是大型工程,涉及的材料量大,质量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施工方在施工材料的管理和控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购,避免在采购阶段采购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尽量与质量有保障的大厂合作。此外,还应进行抽样检验,不应采购合格率低的材料。
二是加强建筑材料验收。施工人员应严格检查所用材料,确保施工材料的数量和规格符合要求。我们必须避免弥补建筑材料的数量。
第三,建筑材料的储存也需要注意。不同的材料在储存过程中应分为不同的类别。使用时,应随时放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储存要求,以避免储存环境对建筑材料性能的影响。
3.3加强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首先,要注意开挖施工。开挖顺序应自上而下,并以路基坡度为准。还需要有关开挖深度的事项。如果开挖深度太深或太浅,将影响路基质量。第二,开挖前应将边坡排水,避免边坡被雨水冲刷,发生坍塌事故。第三,在开挖工程中,对于开挖法和爆破法,应尽量避免这些破坏性施工方法,破坏力过大可能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结论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车辆逐渐进入普通家庭,车辆使用数量不断增多,道路桥梁要承受住日益增多的交通行驶压力,需要高质量的道路桥梁施工来支持。所以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道路桥梁工程建成通车后,通车年限的增长以及交通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各种病害也接踵而至。为了保障畅通与提高交通行业的服务质量,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通行环境,必须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各种常见病害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保障过往车辆的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运民.浅析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智能城市,2019(3):110-111.
[2]王刚.探究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