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安全风险关键指标及监管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王斌
[导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领域中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中国民航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西部机场集团甘肃机场管理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领域中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中国民航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机场安全问题是民航安全管理的重点,如何提高机场安全管理水平,并使之与当前人民群众对于安全的需要相匹配,是我国机场面临的重要问题。机场风险管理工作是适应民航安全管理发展趋势而引入的新型管理模式,基于风险意识和关口前移的模式,形成机场安全管理方式和政府与之相对应的监管方法,将有利于极大的提升现有的机场安全水平。因此,为适应我国机场的快速发展与成长趋势,建立机场类各行政检查项目安全风险关键指标体系,创新监管方法显得十分迫切而且必要。
        关键词:机场安全风险;关键指标;监管方法
        引言
        在我国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随着机场数量增加和运行量增长,中小机场运行安全风险日益凸显。
        1机场安全风险关键指标
        (1)飞行区安全风险关键指标共六大类19项。包括:除冰雪作业人员违章、差错、超时疲劳,目视助航设施管理故障未及时发现、灯光亮度不达标、车辆与飞机抢行、Ⅱ类运行室内设备故障、单人值班、备用发电机故障,净空障碍物超标,无人机,机坪保障作业车辆违规运行或停放、航空器引导错误、航空器吹移、违章对接廊桥,鸟击防范等造成FOD,围界及周围物体参数不达标,通道口设备故障,航空器监护非法侵入、设备不完善。(2)航站楼安全风险关键指标三大类共12项。包括:行李系统人员违章操作,违规存放危险品、违规用电、厨房烟道卫生不达标,危险品漏检、通讯设备信号不良、安检设备/通道故障,行李漏检,旅检设备/通道故障、非法人员侵入、行李系统与安检系统不匹配。(3)停车场安全风险关键指标共两大类6项。包括:大修改造施工人员违章、差错,违规用电,消防器材不齐全、车辆自燃、逃生标志不完善及人为破坏。(4)应急救援安全风险关键指标共2项。包括:程序、预案实施时,信息传递错误或遗漏及应急通道管理不当。
        2基于风险的安全监管
        2.1设定机场安全服务管理模式
        机场安全服务管理以信息系统的设备实物信息为具体标准,采用设备管理APP,通过对设备设置特殊的编码,形成设备系统APP+设备二维码标签结合的方式,展开设备的日常巡检工作,减少设备日常维护的难度。以不同的系统管理部门为基本单位,展开机场各项设备系统现状的全面分析评估,从符合性、完好性以及可靠性为基本考虑角度,深入解剖,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管理,梳理设备安全管理需求,规范设备操作过程,设定维护维修工作目标及底线。机场设备管理部门将设备检测维修工作作为持续性工作,不断推进机场安全服务管理建设试点工作,设定技术人员的设备检修课程培训,提升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设备管理措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梳理系统设备界面管理,明确设备上下游间的关联和归属关系,将温度、湿度、粉尘等环境因素引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形成设备检测及监测指标项,同时确保对设备的定期清洁,摆放合理,为设备提供标准化的运行环境。
        2.2基础防护平台
        基础防护平台为智慧机场、智慧安全、智慧运行、智慧管理等类型业务系统提供基础的安全运行环境,由技术防护系统和配置合规性检查系统构成。其中,技术防护系统主要针对机场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终端等安全防护目标提供最基础和传统的信息安全防护功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终端管理系统等;合规性检查系统主要包括漏洞扫描系统、配置核查系统、审计系统等,主要对应用、网络设备、主机系统进行漏洞扫描、配置合规性检查以及行为审计等,及时发现信息安全隐患,并进行安全整改或调整技术防护系统予以防护。


        2.3安全风险信息
        将机场有关的安全风险信息进行分组,分别纳入相似类型操作的机场行业领域中通过对安全风险关键指标的研究,我们可以分别汇总不同机场的数据,然后根据机场行业分类,可以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了解特定机场系统领域中总体的最高风险,以及行业中存在哪些良好的实践方法来管理风险。考虑到政府的资源有限,局方应该指导监管资源成正比地集中在最需要的监督活动和安全改进项目上,其注意力应该放在标准没有得到坚持,或安全工作具有巨大改进潜力的领域中。
        2.4应急响应机制
        在机场安全服务管理中,不仅要考虑常规情况下的机场管理,还应考虑到紧急突发情况下的安全服务管理,应不断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当遇有紧急情况或突发状况时,务必保障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在应急机制中,还应兼顾机场的经济利益。例如,今年受疫情影响,为保障人民健康,全国机场航班受到通行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流动,切断了新冠疫情传播的路径,但也极大地影响了机场的运行和收益。为缓解航空业经济下滑的趋势,解决疫情期间货运不及时的问题,各航空公司临时采取了“客改货”的运营机制,运送医疗物资,机场也及时通过应急响应机制,从地面保障、资源分配等方面为航空公司加以“支援”,同时从自身角度,对因航班缩减造成闲置的设备设施进行保养和改造等,利用“空窗期”所创造的改造条件,适时调整“设备周期”,化被动为主动,对设备设施进行优化和提升,这样从安全服务、经济利益包括未来发展各方面,都做到了兼顾与平衡,这也是机场应急响应机制的一个重要体现。机场通过优化预警机制、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健全善后协调机制,以求达到机场安全管理的目的。
        2.5机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主要指PKI/CA体系和灾备系统等。其中,PKI/CA体系作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是唯一能够提供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信息保密和抗抵赖的安全技术,是保证人和设备可信任、业务安全最根本的技术,还可为其他技术平台提供基础支撑作用。另外,随着业务系统的日益集中,灾备系统作为信息安全最后一道防线,是灾难预防和恢复的基础设施,将有效提高智慧机场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能力。
        2.6完善培训的闭环管理
        各单位在重视培训效果、重视培训质量的同时,却忽视了一线员工的实际需求。因此,完善培训的闭环管理,实际上就是完善企业培训中忽视的环节。构建员工的培训需求平台,核心是构建企业培训管理层和一线员工的培训沟通桥梁。例如在培训后的《评估反馈表》增加员工培训需求项目一栏,而不是简单标注“其他”;也可以在培训质量考核中增加学员需求满意度考核,针对培训中员工是否满意培训内容等问题进行统计考核,从而反向促进培训教员与培训学员进行互动。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转型,大数据时代让各行各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发展也相当快速,机场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机场个性化服务的不断增加,机场基础设备不断增多,机场安全服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因此,掌握科学合理的机场防控风险评价方法,对提高机场安全管理能力、保障机场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惠翔.基于模糊理论的机场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空中交通管理,2011(6):34-37.
        [2]薛漾,王建新,厉耀威.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班延误与风险共因性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5,45(1):48-51.
        [3]李燕,曹昆慧.浅析建设单位如何做好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J].价值工程,2017,36(33):4-6.
        [4]彭科.浅谈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J].居舍,2020(01):153+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