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晋杰
红河县宝华镇中心校 654407
摘要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更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新时代德育教育要立德树人,极大地开发人的精神资源;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要重视德育的“四性”。
关键词 德育;教育;现状;策略。
正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育人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新时代教育当以人为本,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为准。我就从一名德育副校长的角度,探讨德育教育的现实状况及优化策略:
一.探析德育教育的现状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新时代德育教育要立德树人,极大地开发人的精神资源。但目前德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而阻碍了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现状之一:以分取人。众所周知,大家都实施素质教育,但有些地方和学校仍然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轻德”的课程功能还存在,分离了课程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出现了“入学看分数,就业也看分数”的现象,导致了德育教的育实效性低。
现状之二:千篇一律。德育教育针对性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和学校搞千篇一律,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认识规律,对教育内容、要求、方法成年化的现象;也忽视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以及学校德育教育的新情况,导致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弱。
现状之三:思想单纯、幼稚。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学生增强了各种意识;另一方面学生产生了腐朽思想。个人主义抬头,理想信念淡漠,享乐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缺乏等,尤其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德育提供了严峻的挑战,消极文化的传播,文化垃圾的经济化,严重地腐蚀了学生的思想。
二.优化德育教育的策略
德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教育,如何优化其实效性呢?根据德育教育的实际,我们要重视德育的“四性”,即主动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时代性。
策略之一:重视德育的主动性。增强预见性,工作上争取主动,这是德育教育的战略思想。
实践证明:学校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一要加强主动性,德育教育就有预见性,凡事预则立,见微知著,自然可以掌握它的主动权;二要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德育教育主动性的基础。一个学校德育好坏关键在师德,因为教师既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积极传授者,更是高尚品德的身体力行者。无才无德的教师,学校德育就名存实亡,无立身之地。
因此,学校必须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和示范作用,真正做到“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育化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
策略之二:重视德育的系统性。德育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探索其特点和规律,建立“一体化育人”的德育教育体系。一要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学校的全体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育人的功能,学校的各种组织都有育人的义务。学校必须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唱响主旋律,集中代表这一区域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二要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培养学生不仅是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而且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职责。社会各界必须以“五爱”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应主动与家庭及社会的联系,争取其支持;家庭和社会对后代负责的态度,履行好家庭德育职责;社会各界都应支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策略之三:重视德育的针对性。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按照“目标一以贯之,内容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德育的针对性。一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学生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与不断提出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基本矛盾,有针对性地抓,抓最基本的东西,文明礼貌,要从小抓起,且常抓不懈;二要由浅入深,学校应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五爱”教育,培养“四有”新人,低段进行“心中有他人”教育,中段进行“心中有集体”教育,高段进行“心中有祖国和人民”教育。
策略之四:重视德育的时代性。新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是一个高信息化的时代,增强德育教育的时代性。一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立既能发挥德育宣传功能,又能控制有害信息传播的德育网络系统,使学生能接受生动形象、有效可信的“主旋律”教育;二要加强学生对有害信息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使其自觉抵制腐朽生活信息的诱惑;三要加强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的政治道德原则的自觉性,以及加强其纪律性和政治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而学生的任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人民教师”,立德树人,为学生发展服务,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