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映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万芙小学 410000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公式的死记硬背,而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往往欠缺关注。这会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数学知识,却不会举一反三,也无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会大大减弱,数学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拓展策略
引言
数学思维是从实际教学活动当中产生并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理念,对学生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小学时期学生思维较活跃,实际学习经验却不足,因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走不少“弯路”。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要自觉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将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其进行积极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
在一般人的眼中,在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仅仅是运用各种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去计算各类数学问题,最终得到满意的分数。在多数人的眼中,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的关联度不是很高。不过实际情况却是,数学知识不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亦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广泛的用途。当学生具备了较为出色的数学运算能力之后,便能在日常的交易活动中或测量活动中如鱼得水。当学生具备敏锐的数学思维之后,便能在面对问题时从数学的视角加以思考和应对。
(二)提升学生消化理解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数学问题,学会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这一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形式包括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即在掌握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与形式对未知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证明,可以帮助学生把复杂问题进一步简单化,把未知条件化为已知条件。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利用数学中的大量图形、曲线等,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和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更加直观地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从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这三个形式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同层次的,通过一层层锻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以更优的学习心态看待数学知识,一步步累积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扎实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这对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消化理解是十分有益的。
(三)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钻研兴趣
数学学科之所以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原因是其中涵盖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而言过于抽象,使得学生往往在面对数学习题时感到十分棘手,常常有不知从何处下手之感,这种情况的出现会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钻研兴趣。面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致力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让学生洞悉学习数学知识的技巧,掌握正确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由此改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无趣的看法和偏见,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钻研兴趣,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将不会再表现出无奈与排斥,而是充满期待和渴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注重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教学情境具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理解效率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跟不上当前的教学节奏,教师也开始结合教学主题设置教学情境,既能够优化教学设计,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抽象性的知识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为载体将其展示给学生,比如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等。通过这样,学生的情感被有效调动起来,思维也愈加活跃,师生互动性明显增强,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段日常生活的购物视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超市购物结算过程需要用到哪些东西,以此引出人民币这一概念。随后,继续以超市购物为场景,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比如“铅笔、笔记本、水瓶、篮球等”,并鼓励学生估算购买这些生活用品所需要的人民币大小,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应用思维。最后,鼓励学生在超市购物的情境下,开展购物小游戏,我为每一小组提供20元的预算,规定其必须购买5元钱的学习用品、10元钱的生活用品。在这一要求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与学习需要去安排花费,并将其记录在草稿纸上,通过这样来形象理解人民币的运算问题,对其解题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提高课堂生动性、有趣性,有意设置问题情境,抛出悬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就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数学知识进行问题探索,获得探究的喜悦。如老师在讲述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老师可以运用“拼图”游戏教学法,让学生把不同形状的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在小学时期,相对于书面知识,学生更喜欢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拼图不仅能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专注度,也能通过小组合作,拼成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学生拼图结束时,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吗”?在讲解时,老师可以借助学生拼好的图形进行讲解,这样,在加快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理解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思维深度,增加对知识运用的灵活度,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另外,这种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将抽象的书本理论知识转为具体化、形象化,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三)树立学生自信,启发学生思考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虽然具有知识浅薄、心智尚未发展的特点,但这个时候学生还属于“一张白纸”,拥有公平同等的可能性,且属于树立三观、塑造性格与自信心的关键期。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关怀每一名学生,给予他们充足的支持与鼓励,给学生以数学学习的自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创造性。让学生在连续不断的小学数学学习中,不断产生得到新知的愉悦,在教师的鼓励中获得正向反馈,从而更加投入地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构建起良好的数学知识架构和数学思维。
结束语
数学与生活密切关联,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中都能看到数学的身影,小学阶段开设数学是为了学生养成逻辑思考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能力,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课堂中的数学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在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获得成长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慧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5):31+8.
[2]赵淑娟.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32.
[3]赵志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3):100.
[4]张传军.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天津教育,2020(03):73-74.
[5]李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