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娇娜
宁海县城东小学 315600
摘要: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下,国家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个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呢?这需要小学教师最先具备多种思维能力,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正确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思想 渗透教学 小学数学
近年来,教育部经走访各所学校指出,小学数学教育存在乏味,千篇一律的问题。在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每一道数学题应用题的答案都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般都是只以那一个标准答案为基础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这就导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循规蹈矩的去完成数学题,这样的教学使小学生们缺少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小学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运用合理的教学理念,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自身的数学思维要灵活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都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正确引导。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数学思维的灵活能力。在引导学生完成数学题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走捷径,图省事,只根据相关数学题中给答标准答案,来给学生们讲授数学题目。教师如果只将标准答案公布给学生们,由于小学生缺少判断思维,所以小学生们就会觉得只有答案是正确的。学生们就会形成只对答案的照搬照抄,不进行独立的自我思考,只要数学题目稍微的进行拓展,学生们就容易不知到该如何解答。这样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是有极大的弊端的。教师如果想要从本质上改变学生们循规蹈矩的思维,小学教师们就要首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使自己的思想与身体一起动起来。教师可以对相应数学题上的答案进行自己的总结,并得出相应的规律,运用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来交给学生们回答数学题时的正确方法和相应的策略。小学教师在讲授数学题的时候,要交给学生们能够得出答案的方法,并且要明确的告诉学生们,大部分数学题的答案是绝对不可以死记硬背的,要让学生们灵活的使用数学解题方法。这样,教师的思维先灵活了起来,之后才能够带动学生们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科学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判断一道数学题对与错的时候,不能仅仅只根据标准答案来判断对错。
只要小学生们回答的内容合情合理,有思维亮点,就应该鼓励小学生们大胆的去尝试,大胆的说,大胆的思考并积极的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这样自然而然的学生们就敢于创新,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培养学生们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创新型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是华而不实的一种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们思维的时候,应该是引导学生踏踏实实的去思考,忽略掉所谓的数学题唯一的答案,但并不是说完全的不去思考标准答案,应该让学生们把标准答案只当成参考答案来进行数学。有关数学的问题,就像一个七彩斑斓的万花筒,要学生们从数学的不同方面,看到数学题所要表达的不同思维。在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能力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设定一个不同的数学前提,然后再让学生们思考,让学生们自主创新
比如,典型的“鸡兔同笼”的问题就有多种不同的解法,第一种是通过设方程式的方法:(兔的脚数×总指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然后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还有一种方法是:( 总脚数-鸡的脚数×总指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然后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是思路清晰,逻辑准确就能将一中易错点习题通过多种方式回答出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型思维。
三、利用线段图,流程图等方法简化复杂的数学易错点
好多易错题可能文字叙述太繁琐,一时间大脑无法处理很多信息量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一些小方法来理清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简化复杂的知识点。
比如有一道问题是这样的:小狗一家三口分面包,爸爸吃了面包的二分之一,妈妈吃了剩下的三分之二,问小狗吃了蛋糕的多少?在这个问题中,将一条线段比作一整个面包,通过线段的分割清晰的就能够看出来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们在脑海中也会有一个完整的思路来思考这个问题并找出易错点。还可以用一种流程图解决多个易错点习题。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们主动去思考存在于教材中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在课程的准备工作中也要进行精心的设计,把自己的灵活性思维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数学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保持小学数学课堂愉悦、活泼教学氛围的方法[J]. 路艳玲. 山西青年. 2019(23)。
[2]浅议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小组的建构策略[J]. 董雪.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19(10)。
[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辛兵锋. 才智. 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