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李明
[导读] 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李明
        广东省南雄市黄坑中学  广东  南雄  51240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开展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身心特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
        引言:核心素养是党中央对我国教育方针理念的总指导,意在培养社会主义国家新时代人才。比起过去应试教育下唯分数至上的理论要求来,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部分。在这个基础上予以细化,又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而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六种: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一、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理念存在误区
        部分初中教师对教学存在一定的误解,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应试教育早就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但是初中面临中考这一重要的升学考试,数学又是升学考试中一门难度较大、占比较重的学科,数学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取得更好地成绩,以顺利应付中考,往往会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是习惯以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开展教学,采取灌输式教学法,配以题海战术,这种教学方式短时间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长期以往,枯燥且缺乏互动、探究的课堂模式,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无法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教学效率。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大多采用的是同样一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初中的数学内容涵盖较广,包括函数、代数、几何、统计等知识,但是教师开展数学课堂的方式,基本都是围绕课本,先对概念、定义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并围绕例题进行讲述。虽然以例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方法,但是,如果数学课堂仅仅以这种单一的方式进行,整个初中三年下来,学生已经对数学课堂教学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很难对数学课堂产生新鲜感和兴趣。此外,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尊重学生主体,但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如期完成教学任务,担心互动、讨论等环节影响教学效率,所以很少给学生创造参与课堂和互动讨论的机会。即便给学生偶尔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也多半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而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少数,难以起到有效互动的作用。
        二、推动初中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策略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摒弃传统应试教育唯分数和考试至上的理念,创造生动丰富的教育形式,既要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也要在科学的教育方法下引导学生提升学科素养。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在中考的压力下开展灌输式教学,而是应该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征以及学科素养发展需要设计教学。初中生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他们对外界有着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他们希望能够在探索知识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单一的理论教学。
        (二)教师要巧于创造教学情境
        1.生活情境开展教学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数学又是一门足够抽象的课程,为了提升课堂的生动有趣性,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教学情境的方式开展,其中生活情境是教学情境中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极其符合初中生身心特征的方法之一。以人教版初中教材八年级教材三角形一章节为例,教师不要一上来就给学生画出三角形,或者以三角尺为模型开始讲解定义。而是可以以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地震逃生的知识,地震时如果遇到倒塌,在三角形的空间里躲藏能够大大增强安全性,学生大多对地震逃生的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可以在三角形的空间里躲藏。教师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引出三角形的性质、定义,并告诉学生三角形是全世界最稳定的几何图形,如我国古代故宫、四合院等建筑都是采取这种几何思维建造的。
        2.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除了生活情境,教师也可以以问题情境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等三角形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问题情境展开教学。教师可以问学生,假如教师家中要准备装修,需要用三角形的玻璃安装窗户,如果在装玻璃的时候发现只剩下一块玻璃,还需要同样的三块才能装好窗户,老师要怎样去玻璃店买玻璃?教师允许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学生有的说带一块三角形玻璃去玻璃店配玻璃,还有的学生说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师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提问,假设老师家中没有卷尺,只能带上玻璃去配玻璃,但是老师不小心摔坏了玻璃,摔成三块(如图一)所示,此时老师带哪一块去好?教师在这个情境下引出全等三角形与普通三角形的区别所在,开展新课堂的教学。问题情境法不仅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也营造了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1]。
 
        图一
        3.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反思
        此外,针对部分教学内容,尤其是复习环节,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初中生年纪较小,大多喜欢参与游戏。例如,教师在教学完人教版教材几何图形一章节后,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给每一个小组发放一个不一样大小的纸盒,让学生分组设计长方体纸盒的封面。这种动手游戏,不仅需要学生发散创造性思维,设计合适的图案,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只有在精确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画出此长方体的展开图等内容后,才能裁剪出合适的封面。这种方式不仅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能很好地起到巩固、复习知识的作用,同时也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素养、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符合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目标。
        (三)教师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进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强大功能,如音频、视频、几何画板、VR等模式,可以有效丰富课堂形式。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教材中二次函数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为学生描绘抛物线等;如在教学旋转章节时,教师可以借助VR等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这种方法比起教师在黑板上直接板书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节约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2]。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同时,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科学的、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以更积极高效的方式应对初中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朝梁.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J].学周刊,2020(07):81-82.
        [2]陈根.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9(10):19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