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
威海市温泉学校 2642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进行发展,小学科学课已经不止是“副科”越发的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大多数的科学探究一般都是从事物的观察,根据历史可以得知,每次科学家有重大的发现,往往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细致的观察所获得的。小学科学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探索能力是人类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对事物的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至关重要。下文中,将主要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该怎样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出一定的分析与策略上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察能力;提高
前言:
在素质教育下,科学课程的创新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大自然以及日常生活的认知,拓宽其知识面,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在未来学习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科学课程一直作为“副科”存在,教师以及学生对该科目都不够重视。素质教育如今在我国全面的进行推行,学校也认识到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最大的发挥科学课程的作用,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质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科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传统科学课教学中不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方面
(一)脱离生活进行教学
目前,还有不少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往往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将教材内容机械性的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忽略了将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相互结合和对比,没有发挥引导人的作用,应当让学生自主的根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结合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思考和巩固。如果教学内容脱离了生活,那也只是“空中阁楼”,学生受年龄上的限制很难将知识理论与大自然联系到一起,就无法对知识点进行运用。或许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了教材内容,但是这种掌握属于“死读书”,科学素养并没有得到提高,对学生培养观察能力更是没有任何的帮助。
(二)不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在科学课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弊端,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没有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学条件达不到,就会导致没有开展实验的机会。还有教师虽然在课程有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并且给学生了安排了实践操作,但是在实验的环节中缺乏针对性,忽视了教材上的理论。导致实验没有任何的意义,学生也从中并没有学到任何东西。
(三)不注意课内外教学的结合
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太深,将教学的内容局限于课堂之上,没有注意到课内结合的重要性。科学课主要是来源于生活和自然,教材上的知识点并不能完全将其内涵呈现给学生,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历史上不少科技成果都是在大自然和生活中挖掘,并且加以思考,最终得出结论。比如:著名的“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到,然后对其进行思考得出的结论。
(四)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完善
在科学课程中,虽然教材上的科学知识较为充分,但是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着一些根本上的问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质量无法提高,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教师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后续的发展,教学质量也没有办法提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制定一些科学可实施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提高小学的效率。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实施方案
(一)结合生活来开展教学
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可以首先从生活中开始开展,在课堂上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然后将教材上的理论融入进去。使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哪一部分。例如:在青岛版三年级《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游戏时叠的纸船,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将纸船放进水中,是会浮上来还是会沉下去?”还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铅笔、橡皮、书本等等放入水中会漂浮还是沉下去呢?这样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生活认知和观察到的一些生活现象展开思考。
(二)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需要加大对于小学科学课实验的建设,在实验器材和实验室等等方面进行完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需要提前安排实验方面的计划。在讲述理论知识点的时候,需要与演示实验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理解,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到实验的成功,加强对于科学课堂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小组,小组内来进行开展实验活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增强科学素养。比如:青岛版三年级《指南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一边进行讲解一边进行演示,在关键时刻提醒学生进行观察。演示结束以后,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强化对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注意课内外教学的结合建设力度
观察一直都是人类了解自然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必要时需要为学生开创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自在大自然和生活中进行观察,对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进行一个消化。例如:在青岛版教材中《玩滑梯的启示》在课堂学习过后,可以在课余的时间组织一些活动,在公园分组玩滑梯,指导学生对此观察,结合教师课上讲述的内容,进行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在游戏中培养观察能力。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改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摸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结语:
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需要对小学科学教学加以重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科学内容,通过观察对自然有个基本的认识。科学课程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与生活相互关联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在中的事物进行探索,在实践中培养科学素养,科学家优秀的观察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当前科学课堂中的首要目标,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亮.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思考[J].亚太教育,2020,(3):101.
[2]张海霞.探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J].商情,2020,(2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