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和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赵奇
[导读] 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和探讨

赵奇 
(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在医疗过程中得以应用,甚至医疗设备已经逐渐成为了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质量的重要载体,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一直是医学领域在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是针对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及提升维修管理质量的途径进行的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大型设备;维修管理;医疗设备

一、引言
    从一定程度上,医院实现现代化飞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大型医疗设备的应用,甚至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着医院的诊疗质量。近些年各种各样的先进医疗设备被普及应用,在医院固定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如何保障医院大型设备的使用率与使用寿命,提升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质量,降低医院医疗设备使用成本是各大医院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绝大多数的大型医疗设备都是从国外采购的,设备维修技术的垄断从根本上增加了维修管理的难度与费用。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医院的设备维修管理水平无法跟上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设备的维修工作主要依靠供应商,导致维修效果不理想。其次,设备供应商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降低维修成本,往往无论是什么样的故障,都会对设备采取更换设备部件的维修方式,导致医院在维修设备时花费了大量不必要的资金。实践研究表明,导致大型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并不是设备部件的损伤,可能只是某一个部件中的元件出现故障。例如整个设备无法运行可能仅仅是因为设备上的某一处电容故障,如果维修人员没有故障点进行检查与分析,本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进行维修,却因为不够专业使医院的设备维修成本大大增加。不仅如此,医院也并没有落实相应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当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后,相关科室会直接联系供应商,将医疗设备交付给供应商进行维修,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并不能够及时且全面的掌握设备的真实情况,不仅无法对设备的维修费用进行预估,也导致医院设备维修人员难以提升专业能力。最后,我国各大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缺少对相关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即使有一部分院校已经开设了大型设备维修专业,但是却并没有培养出高水平的维修管理人员。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生产厂家来说,设备的维修管理是给厂家带来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使自身获得更多的利益,厂家并不会将设备的维修知识全部传授给医院,导致医院的设备自主维修工作受到阻碍。因为医疗设备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更换,即使设备的原理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却能够实现不同的技术功能,所以设备的维修经验是难以共享的,也就是说如果不依靠厂家的帮助,医院很难找到高质量的设备维修管理途径,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三、提升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分工合作、共同进步
    随着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日益增多,每一个设备的功能、原理与结构都不相同,涉及到了更多的领域,基于此,医院设备维修工作人员得专业能力也必须要不断进步。


为了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维修大型医疗设备,医院可以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分组,对每一个小组及与组员的任务进行明确,一个小组专门负责一个类型的设备维修,掌握不同设备的维修方法,各个维修人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一般来说,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得维修时往往需要两三名维修人员,分工合作的目的就是避免因某个环节的维修人员休息而导致无法维修设备的情况出现。
(二)重视对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是飞速的,因此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医疗设备的应用与维修都需要较强的专业性,作为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与学习能力,掌握设备维修的技术与保养的技巧。基于此,在医院的发展经营过程中,对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很重要,如果医院的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带领一部分工作人员外出学习。不仅如此,医院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时,可以对厂家提出要求,要求其指派专人对医院的维修人员进行基础培训与指导,保证医院能够独立的完成设备的基础维修工作。作为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提升个人能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丰富阅历。同时,医院维修管理人员还需要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医院无法解决设备故障时,厂家会派出专业的人员进行维修,在观摩的过程中学习是最为有效的。
(三)建立健全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通过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与保养,能够为医疗设备的长久应用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医院可以结合设备的特点与性能,建立一个健全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包括日常保养、深度保养与维修等内容。其中日常保养的执行者为设备的使用者,负责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等工作,深度保养指的是当设备在应用中发生了故障,需要及时的对设备的局部进行检查处理。维修工作主要由专业的维修管理人员负责,对设备的部件进行定期地检查,降低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四)对设备的维修管理资料进行妥善的保管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资料可以作为未来维修工作者的学习资料,不仅如此,对设备的情况进行记录有利于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当设备出现损伤时,维修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所在之处,整理后记录下来作为下次维修的经验。除此之外,设备维修的记录也能够作为对维修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清晰的记录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还能够有利于医院进行正确的决策,有效提升医院的大型设备维修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与医疗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型医疗设备被医院广泛应用。设备的较强专业性导致维修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重视设备维修管理,才能保证更加稳定的发挥设备的功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出现,真正的服务于人民,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战略思考[J].健康周刊,2017,14(9):7-8.
[2]渠超.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5):12-15.
[3]杜冉冉.强化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思考[J].医疗装备,2015,28(11):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