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梅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妇幼保健院;山东泰安271400)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及对患者月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科室收治的5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将其中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2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将接受宫腔镜刮宫术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期(4.0±1.4)天,月经量评分(24.5±11.3)分,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5.4±1.6)天、(30.3±12.6)分,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月经周期,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月经期;月经量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大部分患者为多发性息肉,子宫内膜息肉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月经量和经期,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从临床来看,子宫内膜息肉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有癌变的可能。因此,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本文将以科室收治的经不同方法治疗的54名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重点剖析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科室收治的5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纳入病例均经宫腔镜检查确诊;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将其中2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患者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40.5±4.1)岁,单发子宫息肉11例、多发子宫息肉18例;对照组25例,患者年龄32-60岁,平均年龄(41.4±4.6)岁,单发子宫息肉10例、多发子宫息肉15例。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对于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同学就软件结果显示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分组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刮宫术,方法如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5天进行手术,并在手术前24小时指导患者使用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等软化宫颈的药物,并告诫患者手术前六个小时禁食禁饮,手术前排空膀胱。患者入室后将体位调整至膀胱截石位,并对患者的外阴部作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完成上述操作后借助探针确定宫颈的方向和深度,完成静脉麻醉工作后将宫腔镜置入;其次,严格遵循260-330ml/min的灌流速度注入生理盐水以完成膨宫,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两组患者的手术均由相同的医师完成,分别进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和刮宫术;手术完成后,根据患者的前实际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和饮食干预指导。
1.3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月经期和月经量评分,月经量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月经量异常情况越严重;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包括患者的日常生活受限和心理状态,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选取SPSS 19.0软件收录结果数据,(X±S)与%分别作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结果数据作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结果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资料统计: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见表1。
.png)
2.3两组并发症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调查及随访显示:研究组术后感染1例、腹部疼痛1例,并发症率6.90%;对照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腹部疼痛1例、尿潴留1例,并发症率20.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X2=7.3709,P=0.0066)。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93.3±4.7)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87.9±5.2)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t=4.0077,P=0.0002)。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临床上的多发疾病,疾病所引发的不规则阴道留学和经期异常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该疾病也是引发不孕和癌症的独立风险因素,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宫腔镜刮宫术均是当前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常用术式,通过宫腔镜明确息肉的数量、形态和大小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手术的精确性。对照组患者所使用的刮宫术,虽然符合微创术式的特点,但手术本身对于操作者的要求较高,且术后潜在并发症风险较高,若在刮宫过程中为彻底清理,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复发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虽然都是借助宫腔镜完成手术,但相比而言宫腔镜下电切术能够更好的控制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但本次研究未对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关于这一点尚须进一步的研究数据跟进。
结合本次研究的情况来看,宫腔镜下电切术的临床优势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所有操作均在宫腔镜条件下进行,手术过程中无需开腹操作,手术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也相对较小,有利于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2)宫腔镜下电切术能够对子宫内膜底层的息肉进行有效的去除,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提升治疗效果;(3)相对于其他术式而言,宫腔镜下电切术对局部伤害更小,不仅保证了病灶的有效切除,同时也不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更便于有生育需求患者的接受;(4)宫腔镜下电切术对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要求较低,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或年龄较大的患者安全性大幅度提升[8]。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对比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月经期和月经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从侧面反映了宫腔镜下电切术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整体效果优于刮宫术,能够在满足治疗需求的基本要求上,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月经异常情况和生活质量且该术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汪长梅,骆兴琴,赵茹.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2):233-234.
[2]叶飞雪,张月芳,黄臣.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20,41(2):374-375.
[3]孙国琼.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17-3518.
[4]欧阳文,刘凤萍.宫腔镜电切术与宫腔镜下诊刮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9):145-148.
[5]戚小霞,吕树卿.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育龄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20,60(22):82-84.
[6]曾薇薇,金平,苏圣梅,等.育龄女性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预防[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0,29(6):453-455,459.
[7]李洁辉,景艳,朱卫华,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对预防宫腔粘连的有效性与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4):944-946.
[8]陈响,高冬梅,于新平.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老年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3):4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