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韦花谊 韦小桃
[导读] 观察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实际效果

韦花谊  韦小桃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河池530800)
摘要:目的:观察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将46例新生儿随机等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为对照组新生儿提供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新生儿提供抚触护理。收集并比对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黄疸指数,将之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黄疸指数四项指标分别为(8.64±0.14)μmol/L、(2.51±0.05)μmol/L、(37.53±0.21)μmol/L、(58.42±11.32)μ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17.64±0.52)μmol/L、(3.41±0.32)μmol/L、(87.41±2.42)μmol/L、(95.43±22.48)μmol/L,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关键词:抚触护理;新生儿;黄疸

0.引言
  临床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共两种,病因在于新生儿机体的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存在障碍,胆汁排泄出现异常,具体症状为面部、躯干、四肢、手足心等处出现黄染现象,且伴有贫血、厌食等症状[1]。尽管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过程并不复杂,绝大多数症状均可得到有效缓解,但护理新生儿的难度较大,可能会对治疗造成干扰。本研究围绕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临床效果而展开,现将有关结果进行整理,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本院儿科新生儿室于2019年7月~2020年至今,在收治黄疸新生患儿中选出46例,将之作为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肢体存在明显黄染,且伴有不同程度厌食现象,肝胆功能出现异常的新生患儿;(2)患儿家长认可本研究的积极意义,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全程配合。
  排除标准:(1)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2)患有溶血性疾病的新生儿;(3)肢体及脏器存在畸形现象的患儿;(4)对本研究不予认同及中途退出治疗的患儿。
  采用随机单盲纳入的方式,对46例患儿进行分组,具体情况为:
  (1)观察组:23例,男孩10例,女孩13例,最小日龄1天,最大日龄7天,平均日龄(3.84±0.15)天;
  (2)对照组:23例,男孩11例,女孩12例,最小日龄2天,最大日龄8天,平均日龄(4.21±0.23)天。
  综合两组新生患儿的一般资料,日龄、性别分布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包含注重保暖措施、科学喂食、在给药治疗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维生素摄入量等。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观察组患儿抚触护理,核心要素为:对新生儿的皮肤进行有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摸,使大量温和且良好的外部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递至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使患儿感到舒适。具体流程如下:
  (1)抚触前的准备:①控制室温至28~30℃,空气湿度为60%左右(冬季需在室内开放暖气或电暖气);②抚触护理人员需保证手部清洁(十指及手臂不得佩戴任何饰品),剪短指甲,温水净手并消毒后,涂抹对新生儿无刺激的润肤或橄榄油;③选择两次喂奶的间隙时间(新生儿情绪相对稳定,不哭不闹为最佳),初始抚触时间为5分钟,逐渐增加;待新生儿适应后,可逐渐提升至10~15分钟,每天进行2~3次。
  (2)抚触力度:①护理人员抚摸新生儿躯体后,若发现皮肤轻微泛红,表明力度适中;若皮肤未出现明显变化,表明力度不足;如果数秒内皮肤显著变红,则表明力度过大。
  (3)抚触过程的注意事项:①抚触期间不可强迫新生儿保持较为固定的姿势,一旦出现较为强烈的哭闹现象,必须立刻停止;②避免润肤及橄榄油滴入新生儿口鼻眼处;③抚触的顺序、部位可以基于新生儿的感受加以调整,比如部分宝宝享受抚摸肚子的感觉,有些宝宝喜欢晃动手脚,故抚触模式并不固定。
1.3观察指标界定
  收集并比对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黄疸指数,将之作为主要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黄疸指数四项指标分别为(8.64±0.14)μmol/L、(2.51±0.05)μmol/L、(37.53±0.21)μmol/L、(58.42±11.32)μ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17.64±0.52)μmol/L、(3.41±0.32)μmol/L、(87.41±2.42)μmol/L、(95.43±22.48)μmol/L,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综合讨论
  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出现黄染现象[2]。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疾病,很多新生儿在出生48~72小时内,其机体多处均会出现黄染现象,正常接受治疗,相关表征即可在短时间内消除。为了降低新生儿的不适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其提供抚触护理,能够借助人体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皮肤,将外部温和刺激传递至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引导其大脑皮层对该类刺激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提升舒适感的同时,还能促进神经系统及智力的发育[3]。综合而言,抚触护理对新生儿的益处较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焕华,王兰.抚触护理技巧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4):167-168.
[2]李亚楠,殷倩倩,王静.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系统医学,2020,5(11):155-157.
[3]王丹,柯苗苗.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6):174-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