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张箭
[导读] 探讨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救治率。


张箭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699)
【摘要】目的:探讨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救治率。方法:对医院传染科在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8例恙虫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A组(氯霉素联合盐酸多西环素治疗组)29例、B组(多西环素治疗组)24例及C组(氯霉素治疗组)15例,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氯霉素联合盐酸多西环素治疗组与单纯盐酸多西环素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氯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氯霉素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是确诊恙虫病的关键;对患者应选择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病因治疗基础上积极治疗并发症,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恙虫病;临床特征;治疗方法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鼠类,恙螨为传播媒介。我县地处滇南地区,每年均有散发病例收治。恙螨幼虫叮咬人后患者出现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由于叮咬部位常常很隐匿难以发现,如果医护人员缺乏经验或者体格检查不彻底,容易出现误诊,延误治疗而发生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临床调查显示其致死率约为6%[1]。所以,笔者对3年来收治的68例恙虫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发病特点及诊疗措施进行探讨,减少漏诊、误诊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传染科在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8例恙虫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氯霉素联合盐酸多西环素组(A组)29例,盐酸多西环素组24例(B组)及氯霉素组(C组)15例;患者男38例,女30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8.4±3.5)岁,病程1~4周,平均病程(1.9±0.6)周。全部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病程比较无明显差异。
    1.2临床特点:⑴病史特点:51例患者有野外活动病史,17例有草地坐卧病史;⑵临床症状:均出现发热,体温持续于37.8~40.9℃之间,多为稽留热,部分为不规则热或弛张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⑶溃疡或焦痂:为本病之特征,对临床诊断最具价值,多为单发。体检发现单个溃疡或焦痂62例,占91.17%,直径5~13 mm,边缘略突起,呈堤围状,周围有红晕;位于腹股沟、会阴部1、腋窝、肛周、胭窝、乳房下、腹部;⑷淋巴结肿大49例,占72.05%;出现皮疹12例,占17.65%,为散在暗红色充血性丘疹,多位于躯干部位;⑸并发症:出现肝损害36例(52.94%),心脏损害13例(19.12%),血清CK—MB 24~65 U/L,肾功能损害17例(25%),脾肿大9例(13.24%);肺部感染6例(8.82%)。,
    1.3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退热、对症、支持治疗。其中,A组患者应用氯霉素治疗+多西环素联合治疗,每天给予静脉滴注氯霉素0.75/次,2次/d,应用3 d,第4天予口服盐酸多西环素100mg,bid,连续应用7~10 d;B组单纯采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C组应用氯霉素治疗,2次/d,连续5天。对全部患者根据病情同时给予护肝、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保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如营养心肌、降血脂、对症支持、加强营养等治疗,对出现并发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严重患者给予卧床休息,必要时进行会诊、转科处理,降低病死率。定期复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1.4疗效判定: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部分实验室检查项目未恢复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变,甚至出血病情加重。
    2.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A、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治疗无效患者,其中转上级医院5例;1例患者就诊时间较晚,入院时候已经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无效死亡。具体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A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6.89%),B组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4.16%),C组氯霉素组出现白细胞明显降低3例(20%),A、B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但A、B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夏秋季节较为高发[2],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叮咬部位溃疡或焦痂。但是对症状、体征不明显,或者医务人员对疾病诊疗知识掌握不全面、病史询问草率、体检不认真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误诊,使其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加重病情,甚至患者死亡的情况发生。
    氯霉素为立克次体抑制剂,不能彻底杀灭病原体,且可引起明显肝肾功能以及造血系统损害,发生不可逆的再障,近年来临床少用;多西环素为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具有杀菌作用,许多立克次体属对多西环素敏感。该组病例中笔者根据上述药物特性,对A组病例采取两种药物联合治疗,B组单纯应用多西环素治疗,均起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氯霉素组。所以临床医生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应慎用氯霉素,或者使用时注意其不良反应。建议与多西环素联合应用减少其药物毒性,或者单纯应用多西环素治疗也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总之,当人们被受感染的恙螨幼虫叮咬后,恙虫立克次体进入血循环后可引起全身器官病变。临床上应根据流行季节、患者野外活动史对疑似恙虫病的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检,提高诊断率,同时应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得到规范治疗,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赵玉磊,张晓荣,杨玉花,等. 恙虫病45例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32(11):669-671.
[2]谢容根,张丽华. 恙虫病62例临床特征分析[J]. 广东医学,2016,37(S1):86-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