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朱海霞
[导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效果研究。


朱海霞
(通州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300)
【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效果研究。方法:选择108例因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就诊于本院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此次调查时间为2017.12-2019.05。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54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则给予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分析两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对比组痰液转阴率为22/54(40.74%)明显低于研究组的41/54(75.93%),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结论:在继发性肺结核初治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应作为首选,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初治继发性肺结核

   肺结核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而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较高的特点。根据笔者收集与统计资料证实,近年来肺结核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2]。肺结核属于传染性极高的疾病,一但患病将给病人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根据临床不完全资料证实,肺结核已经成为了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3]。为了更好的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病人,我科室在本文中选择传统常规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种模式,并选择108例病人进行调查与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08例因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就诊于本院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此次调查时间为2017.12-2019.05。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54例。对比组,男、女分别为27、27例,年龄在39-72岁之间,平均55.61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6、28例,年龄在40-73岁之间,平均55.73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值>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即为2HRZE/4HR方案,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治疗,异烟肼为口服用药,每日1次,每次0.3g,吡嗪酰胺为口服用药,每天3次,每次0.5g,利福平为口服用药,每天1次,每次0.6g,乙胺丁醇为口服用药,每天1次,每次1g,前2个月强化期后,减去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继续异烟肼口服,每日1次,每次0.3g,利福平口服,每天1次,每次0.6g,共4月。
   研究组则给予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西医治疗:即为2HRZE/4HR方案,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治疗,异烟肼为口服用药,每日1次,每次0.3g,吡嗪酰胺为口服用药,每天3次,每次0.5g,,利福平为口服用药,每天1次,每次0.6g,乙胺丁醇为口服用药,每天1次,每次1g,前2个月强化期后,减去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继续异烟肼口服,每日1次,每次0.3g,利福平口服,每天1次,每次0.6g,共4月。中医治疗:以汤剂为主,药方组成如下:金樱子8g、乌梅10g、川贝11g、知母15g、鳖甲16g、百部15g、沙参8g、仙鹤草11g、丹皮9g、黄蓖10g、细生地黄9g、银柴胡11g、麦冬15g、人参15g,每天1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疗程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结果:(1)治疗效果:采用显著、显效、无效方式表示,显著说明病人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显效说明病人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上述情况均未到达。(2)痰菌转阴率比较:从治疗30天与治疗60天方面继续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22.0版本),计数资料(率)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的病人共计54例,其中显著:19例、构成比为19/54(35.19%),显效:23例、构成比为23/54(42.59%),无效:12例、构成比为12/54(22.22%),总有效例数:42例、构成比为42/54(77.78%);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的病人共计54例,其中显著:26例、构成比为26/54(48.15%),显效:27例、构成比为27/54(50%),无效:1例、构成比为1/54(1.85%),总有效例数:53例、构成比为53/54(98.15%),对比组总有效例数:42例、构成比为42/54(77.78%)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总有效例数:53例、构成比为53/54(98.15%),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2.2痰菌转阴率比较
2.2.1治疗30天
    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共计54例,经过30天治疗后,有15例病人出现痰菌转阴情况,构成比为15/54(27.78%);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共计54例,经过30天治疗后,有23例病人出现痰菌转阴情况,构成比为23/54(42.59%),对比组痰液转阴率为15/54(27.78%)明细低于研究组的23/54(42.59%),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2.2.2治疗60天
   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共计54例,经过60天治疗后,有22例病人出现痰菌转阴情况,构成比为22/54(40.74%);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共计54例,经过60天治疗后,有41例病人出现痰菌转阴情况,构成比为41/54(75.93%),对比组痰液转阴率为22/54(40.74%)明细低于研究组的41/54(75.93%),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3讨论
   继发性肺结核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而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根据临床不完全统计结果证实,近年来继发性肺结核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继发性肺结核为Ⅲ型肺结核,包含肺结核五型分类中的浸润型肺结核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两种肺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在初次感染后,体内潜伏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繁殖,引起的病灶复燃为主要发病原因。继发性肺结核可以发生在原发感染后任何年龄,以成人多见,是成人肺结核的最常见类型。继发性肺结核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西医通常会采用2HRZE/4HR方案,即为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治疗。异烟肼对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其生物膜穿透性好,由于疗效佳、毒性小、价廉、口服方便,故被列为首选抗结核药。利福平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麻风杆菌、某些病毒、衣原体等微生物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吡嗪酰胺该品的结构类似烟酰胺,进入细胞可起杀菌作用。在pH较低的条件下,抗菌活性较强。乙胺丁醇对结核杆菌和其他分支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虽然2HRZE/4HR方案可以有效的改善继发性肺结核病人临床症状,保证其生命安全,但效果一般。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我科室采用了联合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中,以汤剂治疗方式为主,我科室所选用了自拟药方,方中的金樱子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的功效,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促进肠道蠕动的功效,川贝具有促进身体代谢以及止咳化痰、润肺的功效,知母具备改善咳嗽喘急的功效,鳖甲具备滋阴潜阳、退热除蒸的功效,百部具备润肺下气止咳的功效,沙参具备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仙鹤草具备止痢杀菌的功效,丹皮具备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黄蓖具备增强免疫功能的功效,细生地黄具备清热解毒祛瘀的功效,银柴胡具备清虚热,除疳热的功效,麦冬可以起到养阴润肺、生津止渴、润肺清心的功效,人参具备大补元气、固脱生津的功效,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起到益气健脾和滋阴润肺的功效,进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继发性肺结核初治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应作为首选,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1]唐咸贵.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效果研究[J].特别健康,2019,(18):56.
[2]赵静.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4):139,141.
[3]左根铜,孙燕.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4):177-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