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儿扁桃体炎的诊治与预防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王素敏
[导读] 探析小儿扁桃体炎的诊治与预防


王素敏
(江苏省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江昆山215300)
【摘要】本文着重对小儿扁桃体炎疾病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并简要分析其预防方法。
【关键词】小儿;扁桃体炎;诊断;治疗;预防

   扁桃体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临床中患儿主要表现为咽痛、扁桃体肿大、口臭等临床症状。一般而言大部分扁桃体炎均可通过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但对于部分经保守治疗无效、急性严重扁桃体炎的患儿,通过手术方式治疗可有效切除其病变扁桃体。
1.扁桃体炎概述
   扁桃体是淋巴器官,呈现扁卵圆形,在颈部扁桃体窝之内,前下部位于腭舌弓位置,上部在结缔组织包绕。扁桃体在出生后10个月左右进行发育,儿童阶段是扁桃体发育高峰时期,12岁左右扁桃体发育结束,由于扁桃体是呼吸系统的门户,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能够抑制呼吸系统的致病体[1]。扁桃体炎是指扁桃体炎性病变,一般多为病原体感染所致,以链球菌、葡萄球菌为主,在各个年龄段之中均可发病,尤以免疫系统功能欠佳的儿童群体作为主要发病人群。扁桃体炎根据其发病状态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与慢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疼痛、痒、咳嗽等症状。急性扁桃体炎极易造成患儿全身感染,患儿多伴有发热、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全身免疫反应,进而导致患儿发生多脏器感染问题。扁桃体炎临床发生诱因一般为病毒与细菌共同侵犯,部分患儿发生流行性感冒期间,其病毒和细菌侵犯其扁桃体,进而造成患儿发生急性扁桃体炎。
2.小儿扁桃体炎的诊治
2.1小儿扁桃体炎的诊断
   小儿扁桃体炎诊断相对简单,可分为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与血常规检查,临床之中以体格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为主,其中,体格检查最为常见,患儿张口压低舌部,通过肉眼可观察到咽喉部两侧扁桃体,通过对其颜色、体积进行观察,扁桃体炎患儿扁桃体呈现充血状态,且明显肿大,部分患儿扁桃体表面可见脓性分泌物,颜色黄白,临床中一些扁桃体炎患儿扁桃体分泌物渗出物呈现膜状可对其疾病实施诊断[2]。另外,扁桃体炎患儿一般为急性病面容,面色潮红,颈部扁桃体及淋巴结位置肿大,触之疼痛。影像学检查以MRI检查为主,通过对其鼻咽部实施MRI检查,能够明确其扁桃体炎症状。但是在临床诊断期间,应与儿童场见证白喉、猩红热、咽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2.2小儿扁桃体炎的治疗
   慢性扁桃体炎患儿一般多采用抗菌、消炎药物进行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可根据其验证轻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法,轻症急性扁桃体炎通过抗生素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应用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对于部分症状比较严重的急性扁桃体炎,可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扁桃体炎挤切术操作简单,通过对患儿进行表面麻醉,应用挤切刀能够迅速将其扁桃体进行完整切除,手术安全性水平相对较高。一般而言,扁桃体炎患儿术后6h未见出血,可给予其饮食,但需做好饮食温度的控制,尽量选择冰牛奶、冰淇淋等冷的流质饮食,能够避免患儿发生术后疼痛现象,术后6h后可选择常温流质饮食,此时扁桃体形成白膜,温度不宜过高。


否则会造成扁桃体炎患儿伤口疼痛、出血等症状。另外在进食时应选择良好的体位,由于患儿手术位置伴有肿胀现象,在饮食中吞咽动作极易造成手术切口被牵拉,进而导致进食困难。可协助扁桃体炎患儿选择端坐前倾位,患儿上半身向前微微倾斜,头部降低,此时能够尽量避免发生吞咽困难,保障饮食的顺利性。一般情况下扁桃体切除术后3d之内选择流食流质饮食,3-7d选择半流质饮食,7-14d选择软质食物,14d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不宜选择刺激、辛辣等食物[3]。扁桃体炎患儿手术后可通过冷敷收缩其手术位置血管,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出血,与此同时,通过冷敷能够降低扁桃体炎患儿神经传导速率,进而起到止痛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可选择降温贴,将其贴敷于患儿颈部皮肤,不仅能够起到止痛止血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扁桃体炎患儿舒适度,不会对其日常活动产生影响,患儿的配合度较高。另外,术后出血是扁桃体摘除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手术24h内,需密切关注扁桃体炎患儿的创面,观察是否存在渗血出血,继发性出血等现象。术后出血均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术后牵拉等因素造成的出血,对于患儿而言,其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所不足,因此无法阻其主诉症状。因此应多与扁桃体炎患儿进行交流,并尽早发现术后出血现象,术后24h内患儿尽量避免咳嗽,如患儿存在咳嗽症状,必要时可给扁桃体炎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一般术后次日可予以雾化治疗,避免患儿剧烈咳嗽所致的扁桃体伪膜撕裂现象。术后患儿如存在出血、少量渗血,可采用肾上腺素与冰盐水含服治疗,如扁桃体炎患儿出血量较多,则可采用棉签或棉球压迫其创面。
3.小儿扁桃体炎的预防
   扁桃体炎作为感染性疾病,其疾病预防十分关键,对于部分体质欠佳的儿童,应鼓励其日常进行体育锻炼,最好选择室外锻炼方式,增加日光照射,有效增强儿童免疫系统功能[4]。在流感流行阶段,应做好儿童防护工作,外出最好佩戴口罩,并加强保暖,每日应用生理盐水或淡盐水漱口,有条件的家庭可应用冲洗器清洗鼻腔。餐后应用漱口水清洁口腔,每日早晚刷牙,并指导患儿正确漱口及刷牙方式。
4.小结
   综上其述,扁桃体炎作为小儿常见疾病,其临床诊断一般以体格检查为主,诊断方式相对简单,准确率相对较高。临床治疗扁桃体炎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方式,其中,轻症急性扁桃体炎患儿、慢性扁桃体炎患儿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形式,而对于部分重症急性扁桃体炎、久治不愈慢性扁桃体炎患儿,可实施手术切除其扁桃体。通过对患儿日常生活进行干预,提升患儿体质,调节其免疫系统功能,是降低小儿扁桃体炎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秀梅,陈冬云,付玉芳, 等.围术期优质护理在小儿扁桃体炎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6):79.
[2]石瑾,罗丽娜.疾病鉴别诊断中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变化分析[J].母婴世界,2020,(13):12.
[3]苏建功,童海珊.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系统医学,2020,5(12):85-87.
[4]田洪旭,罗兆义.冬季如何预防小儿扁桃体炎[J].养生保健指南,2019(4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