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电凝止血与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韦莲艳
[导读] 分析和探讨于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采用电凝止血与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韦莲艳
(南宁市马山县妇幼保健院;广西马山530699)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于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采用电凝止血与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治疗并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电凝组和缝合组,两组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统计两组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卵巢功能相关指标(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评价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功能指标的影响以及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四项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患者卵巢三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电凝组E2水平高于缝合组(P<0.05),LH、FSH水平低于缝合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采用缝合止血相较于电凝止血,两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无差异,缝合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较小。
【关键词】腹腔镜;卵巢;电凝;缝合;
   卵巢囊肿是妇科中较为常见的肿瘤类疾病,该类肿瘤多数以良性为主,直接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表现为腹痛,肿块等。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囊肿剥除术为主,且手术取得效果显著[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于腹腔镜下手术已成为医疗手术的首选辅助手段。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卵巢等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和出血,所以选择合适的止血方式对患者的康复以及预后意义重大。本研究中将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分别应用于患者的止血中,探讨两种方式对患者治疗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
    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卵巢囊肿患者;②对患者公开本次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征得患者的同意;③在治疗之前未曾使用过激素,且患者月经周期等正常。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脏、肾脏等功能不全患者;②与患者无法正常完成交流和沟通;③肿瘤发生恶性病变。电凝组50例,年龄29~38岁,平均年龄(34.5±2.1)岁。病程3~9个月,平均病程(5.6±1.3)个月。肿瘤直径3~8cm,评论直径(4.25±0.34)cm。缝合组50例,年龄28~37岁,平均年龄(35.1±2.2)岁。病程3~10个月,平均病程(5.7±1.5)个月。肿瘤直径3~9cm,评论直径(4.32±0.42)cm。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于手术台取平卧位,给予全麻处理,让患者头低臀高便于手术,在腹部建立气孔,气腹压力保持在10mmHg。置入腹腔镜后,对患者的卵巢仔细探查,诊断囊肿情况,确定卵巢与囊肿的位置、连接等基本状况后,采用分离钳将囊肿从卵巢中剥离开来。电凝组采用电凝法止血,选用电极刀,调至电凝功能档位,功率选择在40w,对卵巢创面进行电凝止血处理,每次电凝时间在1s左右。缝合组采用缝合法止血,缝合线选择肠线,该缝合线易于吸收,逐层对卵巢创面进行缝合处理,对手术后的卵巢进行重建,两组患者采用两种方法止血后以无渗血为止血成功。
1.3观察指标
   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记录和统计两组患者于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指标水平,评价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于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
   卵巢功能指标:记录和统计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卵巢相关功能的指标,主要包括E2、LH、FSH三项评价卵巢功能的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选择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若P<0.05为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对比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对比如表1所示,四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目前对卵巢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而传统开腹剥除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大,出血量大,患者的恢复速度较慢,住院时间较长。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腹腔镜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外科手术中,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下的辅助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腹腔镜下剥除术疗效显著,王俐力等[2]指出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卵巢的正常够功能影响较小,但是采用何种止血方法越来越引起医疗工作者的关注,因为不同的止血方法直接影响患者卵巢功能的损伤程度和康复水平。随着医学的进步,电凝止血法已经应用在临床中,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对不同手术的作用效果、对生理组织的损伤程度等均需进一步验证。
  本研究中分别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止血处理,探讨不同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卵巢功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围手术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四项指标水平,发现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对上述指标水平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几乎对上述指标不产生影响,李娜[3]采用相似的对比方法研究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止血方式对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再对比两组患者卵巢相关功能的差异,治疗前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电凝组E2水平高于缝合组(P<0.05),LH、FSH水平低于缝合组(P<0.05),说明电凝法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程度高于缝合法止血,患者的卵巢受损程度较大,郑秋玲[4]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电凝止血患者卵巢衰竭的发生率较低,与本结果基本一致。
 电凝止血是医学不断进步和突破后新出现的止血方式,其止血原理为:电极刀会产生高频电流,电流会产生瞬间高强度热量,提升人体组织的温度,使得组织内部的细胞出现坏死、变性,对组织可起到分离的效果,因此会对血管血流起到停止流动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电凝止血与缝合止血对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水平影响几乎无差别,但是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①电凝操作单次操作止血效果不够理想,需要多次操作,频繁操作容易造成卵巢细胞坏死,且这种坏死是不可逆的,使得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体内亢进激素水平提高;②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内的卵泡造成不可恢复性的破坏,且对皮质血液供应产生影响,影响患者正常的卵巢功能。相比于电凝止血,缝合止血对患者手术创伤部位的组织不会产生损伤,同时对大脑皮质因手术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小,虽然在缝合止血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局部供血,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且非长期,是可以恢复的。
 综上,对于卵巢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剥除手术后,缝合止血与电凝止血对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相当,但是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相关功能的影响较大,可给予缝合止血用于减轻对卵巢的损伤。
参考文献
[1]齐慧丽,顾丽.腹腔镜下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中缝合止血的运用探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2):64-65.
[2]王俐力,杨丽杰,刘晓霞.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35(35):52-56.
[3]李娜.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行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3):42-43.
[4]郑秋玲.对进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实施电凝止血与缝合止血对其卵巢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0):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