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华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区立医院推拿科;山东青岛226555)
【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外感发热采用小儿推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外感发热患儿计11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儿推拿方案进行干预,评价治疗效果,分析惊厥发生率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结果:本组110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27%(107/110),惊厥发生率为0.91%(2/110),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79±0.64)d。治疗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小儿外感发热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采用小儿推拿干预效果理想,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有利于加快患儿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外感发热;惊厥;证候积分
小儿外感发热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尤其高发于婴幼儿期,可归为“感冒”范畴,为儿科常见急症。对于本病,西医多常规采用抗生素、降温药物等进行治疗,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以及小儿素体虚弱等原因的影响,疗效仍然不理想,且存在较多不良反应[1]。近年来,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均有较多应用,体现出了较高的价值,但考虑小儿年龄小,常规联合使用中药治疗患儿依从度不高,故考虑可采用小儿推拿这种外治法进行干预[2]。我院针对小儿外感发热制定了推拿治疗方案,精准配穴,操作简单,患儿接受度高。故本次研究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外感发热患儿计110例为对象,就小儿外感发热采用小儿推拿干预治疗的效果做了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外感发热患儿计110例。纳入标准:(1)满足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满足中医对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3)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2)皮肤破溃不满足推拿条件者;(3)先天性疾病者;(4)过敏体质者;(5)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者。该110例患儿中男61例,女49例,年龄包括1.5岁以下21例,1.6~2.5岁40例,2.5~3.5岁38例,3.6岁~5岁11例。体温包括37.5~38℃计42例,38~39℃52例,39℃以上16例。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均采用同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常规处理,要求卧床休息,多饮水,温水擦拭身体,必要时酒精擦拭。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医学观察。另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儿推拿方案干预,具体内容为:(1)风寒感冒,风寒感冒解表散寒退热,穴位应用:清天河300—500次,补肾阳30次,分阴阳100次,平肝100—150次,清肺50—100次,逆运内八卦100次,上推三关150次,退六腑100次,揉一窝风100次,揉二扇门100次。揉足三里50次,开天门50次,推坎宫50次,揉太阳50次,揉迎香30次;倒捏脊三遍,正捏脊七遍,揉肺腧30次,揉定喘30次,揉肝腧30次,揉脾俞30次。(2)风热感冒,以疏风解表清热为治疗原则,穴位应用:清天河300次,取天河50—100次,补肾阴50次,平肝100—150次,清心30—50次,清肺50—100次,逆运内八卦100次,退六腑150次,上推三关50次,揉一窝蜂50次,揉二扇门50次。揉足三里50次,开天门30次,推坎宫30次,揉太阳30次,揉迎香20次,揉风池30-50次,倒捏脊七遍,揉肺俞30-50次,揉定喘30次,揉肝腧30-50次,拿肩井10次。发热患儿施术小儿推拿每日2次,持续3d,推拿力度以患儿耐受为宜。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其中体温复常,腋温降低至今37,5℃以下,无回升,症状消失,为显效;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改善,为有效;未见明显改善或病情进展,为无效。并分析退热时间与高热惊厥发生率。(2)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发热、咳嗽、头痛等。采用4级评分法评价,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重度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分析
本组患儿中显效68例,有效3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27%(107/110),惊厥发生率为0.91%(2/110),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79±0.64)d。
2.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本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1
.png)
表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x±s,分)
3.讨论
小儿外感发热与风寒、风热侵袭存在密切关联,外感病邪邪束于表,可导致气机瘀滞,除发热外,常伴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症状,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抵抗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故在气候变化或病菌感染时,容易发病[3-4]。再加上小儿阳常有余,故可从阳化热,引发体温上升。推拿手法指的是在患者体表采用推、揉、掐、按等手法,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标[5]。采用小儿推拿治疗外感发热无需口服用药,安全性高,患儿、家属接受度好,在临床推广应用中有较高可行性[6]。而从本次研究所采用小儿推拿方案来看,分别就风寒型、风热型制定的不同的推拿方案。在风寒型患儿推拿治疗时,通过清天河揉一窝风揉二扇门加强解表散寒,平肝经可以加强清热,上推三关和退六腑以散寒清热。推坎宫揉太阳加强解表散寒,揉肺俞揉肝腧揉脾腧宣肺解表、疏肝健脾,以调理脏腑机能。在风热型患儿推拿治疗时,清天河解表退热,取天河、补肾阴、分阴阳滋阴清热,揉一窝风揉二扇门解表驱邪。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解表止头痛,揉迎香通鼻窍,揉肺俞揉肝腧宣肺解表疏风,倒捏脊滋阴降火。通过辨证推拿,可以提高推拿方案的针对性,对提高疗效有明显作用。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本组患儿在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27%,惊厥发生率为0.91%,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79±0.21)d,说明该方案疗效理想。而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则提示患儿症状得到了明显好转。
综上所述,对小儿外感发热采用小儿推拿治疗效果理想,可促进患儿症状的改善,对加快患儿康复有明显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冉宪俊.推拿疗法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0):112-113.
[2]张红娜,张慧敏,刘文, 等.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19,3(22):66-67.
[3]李海朋,万力生.不同流派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发热外感风寒证18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20,16(4):89-92.
[4]万力生,李海朋.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外感风寒发热的临床运用及学术特点[J].中医儿科杂志,2020,16(2):14-16.
[5]王琳,井夫士,张静, 等.推拿配合穴位点刺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9):849-852.
[6]李雯,王宇宁.推拿配合点刺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16):251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