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诊采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 武心娟
[导读]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诊采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武心娟 
(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新疆834000)
摘要:系统化护理是一种规范化护理模式,针对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为改善门诊采血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率,本文结合各学者的研究结果,与本人的护理经验,阐述了门诊采血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其次,具体分析了门诊采血中系统化护理的应用。
关键词:门诊采血;系统化护理;护理满意度

前言:门诊采血作为临床检查最常见方式,接待患者量较大,由于患者血管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对采血质量产生影响。同时患者受到疼痛感、等候时间等影响,易出现急躁、不满等情绪,容易发生医患纠纷。门诊采血和患者直接接触,是医院服务水平的体现,对患者对服务满意度有直接影响。为研究门诊采血室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本文作一综述如下。
1 门诊采血常见不良反应
    门诊采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1)晕针晕血。由于患者情绪过度紧张,心理存在恐惧情绪,或者受到疲劳、饥饿等影响,出现晕针晕血症状,表现出面色苍白、血压降低。(2)疼痛。采血需要针头穿过皮肤,会产生疼痛反应。若护理人员采血动作过猛,刺伤静脉后壁神经,会产生疼痛感[1]。(3)青紫血肿。穿刺区域出现青紫或血肿,多由于进针不到位,出现渗血,或者拔针方法不当,造成血液外溢,形成瘀血。(4)静脉炎。由于采血造成机械性损伤,多由于针头翻转、血管因素或者负压因素造成。
2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门诊采血中的应用
2.1 加强环境管理
   门诊采血作为侵入性操作,若受到病原体影响,可能造成患者院内感染,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引发医疗事故。因此需要重视对环境的而管理。采血室要定时对采血器具、座椅、地面、桌面进行消毒。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预防院内感染。采血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采血前对手部进行消毒,佩戴无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要降低座椅高度,便于采血人员采血。同时预防晕针晕血患者不慎跌倒,避免患者受伤。采血室要做好应急设施,便于发生突发事故时,采血人员能够立即响应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有研究指出,经过环境管理后,患者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从20.4%降低至3.2%,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2.2 提高采血技能
   定期对采血护理人员展开培训,提高其采血技能,能够熟练快速完成采血,并根据患者血管条件灵活改变采血技巧。先根据患者采血部位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血管,综合评估患者血管、病情以及肢体皮肤,并进行消毒处理,做好穿刺准备。采血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疼痛感,叮嘱患者不要乱动。采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点,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处理。结束采血后,需要立即按压穿刺点,叮嘱患者按压力度、按压时间,并在采血室设置提示牌,引起患者的注意。通过采血前综合评估患者采血条件,能够选择合适的血管以及采血技巧,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采血后耐心讲解按压技巧,有利于预防血肿、瘀青等措施,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有研究指出,护理后患者满意度从90%提高至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可见护理人员提升采血能力可有效预防采血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对采血的满意度。
2.3 心理护理干预
   采血人员在采血过程中积极和患者沟通,询问其是否有采血经验,交流时是否存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耐心讲解采血流程,让患者大致了解采血流程,改善其恐慌情绪。对于存在紧张情绪的患者,指导其深呼吸,可转移话题让患者转移注意力,改善紧张的情绪。可引导患者观看采血室的电子屏幕,听采血室背景音乐,从而让患者放松身体,避免过度紧张,不利于一次采血成功。采血后立即告知患者,叮嘱其正确按压,强调需要持续按压5min。并积极询问是否有眩晕等不良感受,患者若无异常感受即可离开采血室。有研究指出,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发生晕针事件从1.14%降低至0.14%,满意度评价从(93.16±2.15)分提高至(99.17±0.45)分,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理护理干预可转移患者注意力,改善其紧张等负面情绪,对一次性成功采血、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
2.4 优化采血流程
   门诊采血室场地有限,若人流量过多,患者需要长时间排队,易存在插队问题。患者等候时间过长,也造成患者出现不耐烦、烦躁等情绪,容易出现护患纠纷。因此采血室要合理规划采血窗口。根据临床数据,在人流量高峰期增加采血人员,改善排队情况。采血室严格执行排号采血形式,按照顺序叫号采血,预防插队的问题。在大厅内要增加足够数量的座椅,提供给患者休息。使用电子叫号系统,使用文字提醒和语音播报两种方式,充分照顾残疾人或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在采血室提供杂质、售货机等设施,满足患者的需要。可在人流高峰时期,使用电子屏幕播放采血配合操作,转移患者注意力,让患者了解配合操作的同时,能够缓解其焦虑情绪。有研究指出,经过优化采血流程后,患者满意度达到96.3%[5]。采血流程的优化可缩短患者等候时间,转移患者注意力,从而改善其焦虑等情绪,预防护患纠纷。
结论:
   综上所述,采血作为侵入性操作,易发生不良反应,需要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系统化护理通过规范的采血操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加强环境管理,优化采血流程,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未来要重视对采血人员的训练,提高其采血操作的熟练度,丰富采血经验,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崔秀格.人性化服务应用于门诊采血室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8):183-184.
[2]江艳颜,陈妹.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3):140-141.
[3]王小红,张晓越.门诊采血室护理中施行优质护理干预提升满意度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04):115.
[4]刘娜,张瑶,郭建英.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1):167-168.
[5]那竹惠,刘雪莲,杨鸣春,等.门诊采血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J].云南医药,2018,39(05):470-4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