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赵烁
[导读] :分析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效果。

赵烁
(河北省辛集市妇幼保健院;河北辛集052360)
   摘要:目的:分析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前来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儿中选择106例进行研究,运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n=53)。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传统治疗+双歧杆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存在的消化不良、便秘、急性腹泻等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双歧杆菌在患儿营养保健中的合理运用,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满足患儿对营养和益生菌的双重需求。结论:儿科临床及保健中应用双歧杆菌,有助于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推动患儿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双歧杆菌;儿科临床;保健;应用效果
   区别于其他科室的患者,儿科患儿的抵抗力较差,所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应给予营养上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患儿体内所需的益生菌需求,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康复速率。研究发现,双歧杆菌是一种厌氧革兰阳性菌,属于有益菌类,主要集中于婴幼儿肠道中,其数量可对婴幼儿的肠胃健康造成直接影响[1]。基于此,文章对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儿科接收的1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通过奇偶数法划分小组,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实验组,各53例。纳入标准:(1)患儿年龄<13岁;(2)患儿所患疾病为儿科常见病;(3)家属知晓并同意研究。排除标准:(1)患有海洋性贫血、蚕豆症、唇颚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缺陷等先天性疾病;(2)临床资料缺失;(3)家属入院时表示不参与各项临床试验或研究。106例患儿中,男64例,女42例;平均年龄(6.32±0.37)岁;疾病类型:便秘41例,消化不良29例,脂肪泻17例,急性腹泻1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依据所患疾病种类运用针对性手段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规格:0.5g/片),服用方法为口服,<6个月患儿0.5g/次,一日2-3次;6个月至3岁患儿1.0g/次,一日2-3次;3岁至12岁患儿1.5g/次,一日2-3次。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婴幼儿可将药片碾碎后融于温牛奶中。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检验为t和x2,计量资料为(x±s),计数资料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便秘、消化不良、脂肪泻和急性腹泻等症状的消失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保健
   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机体代谢能力较弱,十分容易出现一些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导致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不利于其成长和发育。对于这种情况,应采取针对性手段进行治疗,但在治疗时发现,仅靠单一的治疗手段是无法获得显著疗效,还应辅以必要手段。据了解,母乳喂养中含有丰富的双歧杆菌因子,若是将含有双歧杆菌的药物应用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既能补充营养饮食中缺失的双歧杆菌,又能满足婴幼儿的饮食需求,最终达到营养保健,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2]。
   3.讨论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为细菌署名,属于一种革兰氏阳性、不运动、细胞呈杆状、一端有时呈分叉状、厌氧的细菌,多分布于人体或动物的消化道、阴道和口腔等处。追溯双歧杆菌的历史可知,1899年,巴斯德(法国)研究所的儿科医生Henry Tissier从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的粪便中分离出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并命名为Bacilus bifidus,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Henry Tissier发现补充这种分叉状的杆菌可治疗肠道感染方面的疾病。后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跻身于双歧杆菌的研究中,且获得了诸多发现,如双歧杆菌的形态随着环境和类别不断变化;长双歧杆菌多为勺型;即便是的同属双歧杆菌,在环境和生长状态等因素影响下,其形态各不相同;等等。
   针对婴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身体机能处于发育初期,自身免疫调节能力较弱,如果肠道中的双歧杆菌数量有所减少,就会影响婴幼儿的健康,其肠道健康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双歧杆菌,可以为婴幼儿的肠道提供保护,一旦婴幼儿停止母乳,通过饮食获取身体所需营养时,双歧杆菌的含量便会大大减少,从而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症状。由此可见,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施以双歧杆菌是十分重要的,可通过增加双歧杆菌数量来生成生物屏障,使患儿肠胃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促进肠道蠕动,满足患儿的营养所需[3]。此外,患儿治疗期间运用双歧杆菌并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双歧杆菌在临床中的运用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基于此,文章选择106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便秘、消化不良、脂肪泻和急性腹泻等症状的消失时间用时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运用双歧杆菌的实验组患儿,其体内菌群较为稳定,所需营养得到一定的满足。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应用于儿科临床及保健中,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应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余玲玲.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47):142-143.
   [2]卫玉莲.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05(A0):176-176.
   [3]张倩.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价值[J].双足与保健,2017,26(21):7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