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杨丽芝
[导读] 在信息化技术的引领下真正进入“历史课”,感受历史知识的魅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历史事实的辩证分析能力、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极为深刻的影响,从而真正实现价值观教育的应有价值。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杨丽芝

摘要:在信息化技术的引领下真正进入“历史课”,感受历史知识的魅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历史事实的辩证分析能力、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极为深刻的影响,从而真正实现价值观教育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价值观;历史;信息化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传授学生丰富的学科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培养学生价值观,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也具有极为深刻的重要意义。因此,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师就要以历史学科为重要载体培养高中生价值观,并充分将其中的核心部分渗透入历史教学中,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措施开展多元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时代新青年打下夯实的基础。
        1.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结合历史事实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一特性,应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为学生营造灵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情境。结合历史事实让学生在鲜活的历史人物或事迹中深刻了解价值观教育与自身发展的紧密联系。
      比如,教师在教学“近代中国发展史”的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史实教学法”。在课前,教师可先将与我国四大发明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并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制作成PPT教案在课堂导入部分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猜想四大发明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在学生以此为线索展开讨论时,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反馈,但不过分干涉学生的实际探究内容和讨论方式,同时教师要将其中的偏差部分和遗漏部分进行整理,规划成班级统一性问题,在课堂后半段进行二次分析。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阐述相关讨论结论,并以树状图的形式在黑板中归纳出来,在某一学生进行阐述时,持有同一观点的学生可进行拓展和延伸,让树状图的细节和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接着,教师根据树状图的最终结果,结合班级统一性问题,对学生展开价值观教育,让学生了解四大发明对我国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得以激发,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应用多元渗透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灵活、有趣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吸纳学科知识,同时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就要做到寓教于始、循循善诱,通过多元的渗透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背景中体验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感,切实让学生突破传统教育体制与模式的枷锁,在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中完善自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相关内容时,就可充分运用“游戏教学法”。


在课前,教师可先将该堂课程中的核心主题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引导学生对该堂课程进行轮廓性认知,同时教师要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手段寻求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古代发明或充满魅力的古代文学,并将其以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记录带往课堂中。在课上,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统一展示自己带来的新鲜资讯或相关知识,并以此开展“历史知识分享大赛”。教师先随机邀请一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相关知识进行分享和展示,在此过程中,其余同学可对分享知识提出疑问,展示同学运用辅助手段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必要时教师给予帮助和指点。在该同学完成展示后,教师在随机邀请第2名同学以上述方式进行分享。在两名同学展示后,其余同学则作为大众评审根据该知识的有趣程度和同学的讲述效果选取一名同学保留竞赛资格,并接受第3名同学的挑战,以此类推。班级中站到最后的同学则作为该次“历史知识分享大赛”的优胜者,教师可给予一定奖励和表扬。接着,教师在根据最后一名同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能够切实感知我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良好意识。
      课后,教师将课堂中出现的精彩部分和相关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整理和剪辑制作成微视频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薄弱点进行二次学习和探究。
      3.深入探索信息化,强化价值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让学生吸纳“现有知识”,从而使学生逐步丧失历史思维逻辑能力。因此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云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中培养正确价值观。
      比如,教师在教学“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相关内容时,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开展“分层评价”。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充分挖掘该层次学生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在该层次学生进行反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探究更具有难度、更具有挑战性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在学习不同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使自身更具有大爱、大义。而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注意學生的基础性,并给予该层次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在该层次学生反馈时,教师要多为学生整理教材中的经典事例,并帮助学生剖析历史教材中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历史信息,从而使学生在稳扎稳打进步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形成正确价值观。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既是满足现代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重要手段,又是推动高中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核心措施。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就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探究手段,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并深刻认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价值观教育有机渗透入历史课堂教学中,真正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推动高中历史教学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5):147-149.
[2]翁静华如.何落实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7(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