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梅德举
[导读] 新的教育环境下开展数学教学,要重视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思维模式,这样才能探索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渗透数学文化,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素养和道德。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永盛街道小堡子小学    梅德举 

摘要:新的教育环境下开展数学教学,要重视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思维模式,这样才能探索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渗透数学文化,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素养和道德。
关键词:数学;小学;文化;价值
        数学文化是基于我国数学教育活动与数学理论发展历史形成的新式文化体系,与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相比,数学文化强调的是“对数字、理论的理性感知”,注重知识的使用性。鉴于此,部分学者将数学文化定义为“基于数学知识与数学成就发展而来的中华特色文化”。随着我国数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数学教育活动的不断发展,数学文化的定义正向着复杂化、多元化的方向推进。
     一、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师第一步就要深入挖掘课本材料,找到更多有关数学文化的素材来加以讲解和引导,加强学生对数学的了解。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不能生搬硬套,要提高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的贴合性。例如,在学习测量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宽、高,会读数和记录,要认识一米、一厘米等长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让他们测量出长1米、宽1米的土地,并圈出来然后让学生尽量站在这个圈中,看最多能站几个人,接着向学生提问:“你们这样站着感觉拥挤吗?”很多学生都回答:“拥挤。”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普及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像这么小的土地在我国是非常稀缺的,我国人口众多,如果不爱护土地资源,就会像刚刚他们这样都挤在一小块土地上生活,从而让学生清晰地认识长度的概念,同时引导其通过数学知识来了解我国的土地知识,培养学生保护土地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教师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推动数学课程的稳步发展,为学生创造解读客观概念、解读数学知识的机会。在“测量”的活动中,教师可导入我国古代的度量单位,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我国对数学单位的应用,提升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其形成“我国在数千年前已经形成了数学概念”的良好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尺、寸、丈等古代单位引入教学活动当中,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入手,了解数学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
        二、利用数学史实,挖掘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多教师都开始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创建属于自己的思考模式,帮助他们构建数学思维。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兴趣。
      死板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数学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数学史实,挖掘其中的人文教育价值,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价值。教师向学生展示生动、丰富、有趣的数学故事,可使其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圆的历史书籍,如《圆周率》《圆的历史》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圆的知识的感知,同时深入了解古人的智慧,培养其严谨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环节,教师可提出开放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五边形,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如何将五边形“变”成一个圆形。在开放性较强的数学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发起探究活动。部分学生指出“用剪刀”;部分学生则提出“在五边形的中心位置画出圆形,然后裁剪”。学生所做的回答比较开放,但与专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因此教师可导入“刘徽的割圆术”这一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人们对圆的形状变化的认知,促使其从数学人文智慧入手,模仿古代数学名家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进行思考,以更加丰富的数学智慧完成课程学习。
      三、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对数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更多数学历史和知识发展的过程,丰富自己的文化储备,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游刃有余。教师还要加强对数学知识和文化的理解,结合课本教材进行深入探究,以教学目的为中心,挖掘有价值的数学文化,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其次,教师要重视师生关系的处理,为学生创建和谐的环境,為其提供更多积极思考和大胆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发散,锻炼他们的创造力。教师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问题,帮助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时,教师可以以“统计近五届奥运会我国金牌获得数量”为背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统计近五届奥运会我国获得金牌的数量,然后用扇形统计图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奥运会金牌数量作为引导,不仅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下,课堂学习氛围会更加强烈,同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种实践应用,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同时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数学教育未来如何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受到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在“数学文化”的引导下,传统的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努力尝试将数学文化吸纳到个人的知识体系当中,利用数学概念强化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与数学意识。如果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比较出色,整体配合度较高,那么教师可尝试利用教学知识发起趣味数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优化数学概念、应用数学概念的机会。例如,在有关“圆”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发起多元化的数学活动,如以锻炼学生实践技能为目标的画圆、制作圆,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为目标的推导圆的特点、圆的应用,等等。数学知识是基于生活实践发展而来的相关概念,在尝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数学概念完成数与符号的优化,从而使教学内容脱离课本,为学生掌握相关理论提供必要支持。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同时是当下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要想有效地融合数学文化,数学教师就要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全面掌握数学课本内容,深度挖掘教材。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可使其了解数学文化知识的产生过程、美学价值、教育意义,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以及探索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秀华.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4):96.
[2]周晓云.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新课程(小学), 2017(4):192,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