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中教育信息化模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黄延平
[导读]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和初始阶段,无论是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来说
        黄延平
        波密县教育局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   860300
        摘要: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和初始阶段,无论是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吃力和乏味,缺乏对学生的吸引性,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在信息化背景下教育部门大力基于新课程理念提高小学学生对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课堂创新模式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模式;应用分析
        引言:在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种方式学习基础知识,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深入的探讨所涉及到的公式如何一步步转化的,进行基本公式的推导,加强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入小学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信息化模式进行小学阶段的教学,通过加强对小学各个教学科目的思想和方法渗透作用,提高小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1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课堂创新模式的意义
         为了改善传统小学教学方式的难度大,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的情况,小学老师可以将小学课本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相关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教学法,可以让小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掌握的知识点。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思想的介绍和方法的演示,这样的教学法便可以使学生一点点的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通过创新小学的课堂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容易学习,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1]。
2目前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料比较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的教学中,存在刻意追求现代化以及过多的依赖和使用多媒体形式的教学课件的不良现象。虽然信息化条件下对小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也会造成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的教学出现教学效果无法达到心理预期的问题。除此之外,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小学教学在渗透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机会较少,未能让学生进行变化和模型的实际操作,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思想和老师所讲授的方法。并且,未能结合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体的课程理念,老师不擅长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学习小学知识的兴趣不高[2]。
2.2小学语文的师生互动方式比较单一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是由教师进行“说教式”的知识灌输方式,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也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失去对语文的兴趣。这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在教学中设计更多与学生互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可能在教学中,学生虽然还不具备正确和完善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能对老师讲解的内容表示认同和理解,这时候教师如果不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就无法针对性的对学生不成熟的认知体系,加以帮助和改善学生的认知,进而达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


3小学课堂教学中教育信息化模式应用的具体措施
3.1丰富信息化的教学形式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对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针对信息化使用频率最高的多媒体内容的形式进行完善,虽然多媒体的ppt内容中,存在简单和内容陈旧的问题,但是小学老师可以根据个人的经验,对网络上的ppt内容进行针对于本班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应的修改,力求多媒体呈现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观看以及推动教学的发展。
3.2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模式的教学相结合
         而且小学老师也可以积极的引用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名人趣事进行搜集,利用网络上比较有趣的音视频的形式插入到ppt课件中,吸引学生的观看,通过有趣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并通过音视频的教学形式对小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扩展。但是也要认清信息化教学也不是完美的教学形式,传统教学也有它的优势,因此需要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结合起来,小学老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利用老师在传统教学中加入对学习思想和方法的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进度[3]。
3.3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小学内容中包含多种多样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在信息化条件下对小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的过程中,为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小学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形式。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引领,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圆和圆位置关系”的课堂内容时,可以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在生活中有关“圆”的故事和案例,并且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故事和案例,来引发学生对相关“圆”问题的思考。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展示摩托车的两个轱辘、井口、月食等图片。并且引导学生所呈现的图片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为单位,深入的探讨一下“这些图案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加强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入小学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小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作用,提高小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丰富了小学教学的方式和模式,丰富了小学的课堂活动设计[4]。
3.4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小学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课本内容的讲解外,也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不能只通过单一的“说教式”的知识灌输方式进行的教学。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以学生的身份,增加教学内容的完善,以及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再由老师对疑问进行解答,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并且在学生提出个人想法时,可以引导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思考,提高整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思考,为问题的答案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结语:
         在小学全面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很多小学学校结合小学的教学现状以及信息化的背景下,大力推动小学教学方式的创新,而且积极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教学当中。通过提高信息化背景下小学学习兴趣,更能推动小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结合小学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深入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教学的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小学信息化模式以及针对小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相应的解决对策,目的是推动小学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能力的提高,推动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丁春明.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信息化的应用——以《开启植物水培之旅》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88-89+92.
[2]苏玉珍.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0(34):77-78.
[3]徐春芳.教育信息化对科学课教学的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299.
[4]武嘉琳.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五环”高效课堂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