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信息化教学核心价值,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蒋郑发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化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融合运用过程中出现认识不准、方式单一、
        蒋郑发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    6413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化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融合运用过程中出现认识不准、方式单一、信息化技术运用深化不足问题,主要是由于对信息化教学信息价值取向缺乏有效的认识;无法从信息化教学的内在核心价值出发,准确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无法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构造,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信息化教学核心的价值取向。本文立足于历史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探讨打造信息化高效历史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技术   核心价值取向   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一、历史学科信息化教学核心价值取向
        (一)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问题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构建师生互动教学形态,形成高效学科教学生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习者终生持续学习的能力,促进教育现代化。国内学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是创新与变革”和“信息化教学生态的核心价值是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是学生和老师的全面发展,并且需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
        因此,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立足于学生主体需求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互动共生式高效学科教学课堂,注重对学习者素养能力的提高,培养创新能力与精神,促进全面共同发展为目标。
        (二)历史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应选择有价值和启示意义的历史现象和历史内容进行研究,对其深入了解、探究其价值,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引导。首先,历史教学具有真实性与长远性,中学历史教学不仅需要学习者识记基本史实,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历史思维、经验教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其次,历史课程需要完成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传递和传承,培养学生具有历史的世界视野,健全人格有重要作用;再次,学习历史需要学生对历史发展基本史实有充分认知,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分析历史事件、现象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影响,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全球视野、整体意识,将个人命运融入历史发展,个人与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相连,自觉担负起国家发展的重担。
        综上,中学历史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中学历史教师应立足于学科特色,结合时代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终身能力素养与健全人格为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利用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数字化教学平台,激活学生多觉感官,打造服务于学生终身的高效历史课堂模式。
  二、立足核心价值取向,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一)把握核心价值取向,提高并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
         我们只有首先明确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价值并与历史学科核心价值整合,不断学习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掌握信息化技术理论和运用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方式、模式的变革,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的差异化、学习的个性化,打造高效历史教学课堂。


(二)明确信息化教学技术作用,坚持学生认知主体地位
         我们必须明确,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利用合理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师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良性有效的历史教学平台和环境,打造适合学生学习、发现、提升的有效课堂环境,将教学思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经历自主实践和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教学认知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复杂问题解决、历史的国际视野的沟通协作等能力,最终为学生进一步融生社会取得成功提供重要支撑,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历史视野,利用历史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能力。
(三)多元化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共生互动平台
        信息化教学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提供课堂上方便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学过程的双向回馈。教学中,教师应该整理好相关的数字化资源,结合基础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数字化手段营造有效的师生互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快速获取、整理、加工并应用,构建信息化共生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实现对知识主动建构和应用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实现历史教学促进学习者健全身心人格的构建。
        (四)坚持以生为本,重视动态生成,注重学生信息化学习素养培养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历史思维要解决的问题理解历史演进历程,并能在学习中掌握历史的分析能力,以及历史研究视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必须从历史的本身出发,有效使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学情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根据学生课前、课中反映的疑难困惑,利用课堂机智,促进学生动态知识生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之道,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借此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素养,进一步达成教学现代化、培养信息化学习人才,促进社会、学习者和信息技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要求历史教育者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构建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共生的高效历史课堂,教会学生利用历史的世界眼光解读信息、合作探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信息化背景下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真正的使历史教学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志斌.浅谈课标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J].华夏教师,2013,08(10):86-88.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8-06.
[3]NETP2010.TransfnrmingAmericanEducation: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DB/OL].2010-03-05.
[4]王慧,聂竹明,张新明.探析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3,07:31-38.
[5]宇宏.历史图片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13):64-66.
[6]余胜泉,赵兴龙.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J].中国电教化教育.2009.271(8):33-40.
[7]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08).
[8]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3-5.
[9]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9.
[10]廖耀良.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兼论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J].西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11).
[11] 马元丽,费龙.利用技术促进新一代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70-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