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2
摘要: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将数字化转型定位为企业级战略。通过业务模式转型、适应性组织改革、文化创新驱动,以战略与执行统筹、技术与业务推动、自主与合作并重的核心原则,贯穿转型全过程,保证数字化转型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同时,还要通过顶层设计、平台赋能、生态落地、持续迭代4项关键行动,控制数字化转型过程。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
1相关概念解析
1.1数字化转型
目前,对于数字化转型还没有形成共识。在国家层面,美国提出“数字化双胞胎”、德国以“工业4.0”为代表、英国有数字化转型战略七大任务。不久前,G20杭州峰会提出,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数字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数字化有利于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也可以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起推动作用,从而加速整个社会发展和转型。在业界,埃森哲在《数字化颠覆:实现乘数效应的增长》报告中也提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大基石分别是灵便组织、数据驱动、主动颠覆和数字化风险,只要处理好这四大基石,企业就能实现快速成长。在学术界,袁勇(2017)认为,数字化转型应该立足于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而其条件是利用好当前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施德俊(2019)年认为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维持市场竞争,特别是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数字化转型是一种企业的战略选择。而这种数字化战略包括数码化、数量化、数字化、数模化、数用化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2信息技术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作用
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企业级信息技术,催生了“数字化转型”。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第三方社会化数字平台等,都在影响和改变着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并为其转型奠定基础。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驱动了信息架构及应用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创新支持、敏捷迭代、数据闭环应用以及标准开放等四个方面。数字经济要求以商业速度交付高质量应用程序,这推动了信息架构及应用向"超敏捷应用程序"(即高度模块化、分布式、持续更新、利用容器和无服务器计算等)的演进。
2加快信息化建设 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2.1提高认识,领导重视
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先决条件是认识到位、思想统一。因此,企业需要提高全员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坚定发展信息化的信心,特别是项目负责人,要真正转变思想,以需求为中心,以数据为资产,以技术为手段,身体力行地推动信息化建设。通过对标学习、参加展会、举办各种形式讲座,在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等各个级别的会议、专题讲座,深入学习集团信息化顶层设计思想,了解行业信息化带来的变革及信息化的应用成果价值。通过强化学习交流,营造文化氛围,文化是活力,从量变到质变能够提升全员对信息化的认识,转变思想,化被动为主动。
2.2完善战略定位
很多数字化转型失败案例表明,把数字化转型置于企业某一部门、某一组成部分的工作,是失败的重要根源。因此,传统企业要把转型定位为企业的“一把手”工程。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企业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全体员工思维的转变,是转型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因此,传统企业要开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关于数字化的全员认知活动,向全员“植入”数字化的思想“种子”,为企业建立数字化文化建立基础。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制定涉及全流程、全部门和全员的“三全”系统方案。当然,这个方案不可能详细到指导手册,但要求企业在深刻理解数字化内涵和本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对业务、管理职能、流程等的变革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细节可以在实际推进中加以明确和调整。数字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而是对企业的全方面、多维度的改造和升级,只是升级一个IT系统是完全不够的。
除此之外,还需要企业领导层不断地推动和做工作,尤其是打通数字部门和非数字部门之间的交流、配合。
2.3开展数据治理工作,构建数据中台
智慧经营模式依赖数据计算、数据模型和中台化技术的整合能力。企业需要进行数据治理,突破数据壁障、盘活数据资源、提升数据价值。根据智慧经营目标,梳理出哪些业务系统中的哪些结构化数据是可能用到的。然后,重点针对使用范围内的结构化数据进行数据治理,包括数据分类归集、错误数据修正、无用数据清洗、明确数据存储逻辑等等。最终确保治理后的数据可直接用于统计分析,方便查找和提取。结构化数据是由二维的数据表结构来进行表达和实现的,有着严格的数据格式,主要通过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短期内,以结构化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可降低实施的难度,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将各个业务版块长久以来存储累积的数据资源,按业务特征进行横向的关联整合,再根据数据用途进行纵向的分层,最终形成一套企业个性化的“数据中台”。“数据中台”作为整个企业各个业务所需数据服务的提供方,将原本分散无序的数据进行整合,将各类数据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共享;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分配的难题,可在系统内按需精准投放;通过数据的整合、分享,消除区域壁垒和业务壁垒,实现多个团队之间的工作能够迅速推进和协同配合。
2.4塑造新型的企业数字化文化
系统赋能要求企业的每个部门和人员,都能在数字化转型中获得提升,由此塑造出突出的企业数字化组织能力。这样的根本性改变,需要企业将数字化基因植入企业的组织系统,形成懂得数字化、拥有数字化思维,善于使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这就要求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项目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全体员工对数字化事项的热情,创造员工将数字化融入工作的各种机会,建立能够引导员工积极推动各项数字化工作的制度规范等。
2.5以数字化人才培养提升员工数字素养
一方面,企业可以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招募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个鼓励员工发挥才能的优良氛围是企业高效获取优秀人才的关键。为此,中央企业需要将学习型、知识型理念融入企业的文化之中,并积极制定数字化人才激励制度,尝试岗位轮换、业务量化管理等方式,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自由流动,实现信息共享。在企业内部可以建立终身学习数字化平台体系,发展覆盖员工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数字化终身教育,开发一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方便企业员工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养。也可以尝试与行业内的中央企业合作,鼓励员工参与相关培训活动等。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数字技术领域人才的培养。应开设一些适应我国数字产业发展与专业技术需求的教育课程,通过细化培养目标制定精准的数字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具体来说,一方面应加强高等教育领域内与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相关的课程的设置,构建以数字人才意识为主的通识课程体系。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培养学生对数字技术的兴趣。同时可以组织数字技术丰富的专家学者开设讲座、讨论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数字人才意识。另一方面,要建设数字产业相关实践平台。对于通信电子类高校来说,实践平台是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字技术的兴趣,树立数字意识的重要载体。因此,这类高校应为学生搭建数字技术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如建设数字技术培育实践区等。同时,应加强与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岗位实习机会,培育真正适应市场的高水平数字人才。
3结束语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了质的飞跃,但通过对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现状进行总结可以发现,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不清;转型基础能力不强;支撑服务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上几点策略,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焕.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怎么“转”[J].华东科技,2019(3):66-68.
[2]朱洁.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应关注的五个问题[J].新型工业化,2019(8):125-130.
[3]安筱鹏.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