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经济责任审计中心 山东莒县 276500
摘要:目前,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规则还不完善,许多企业财务报表造假,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审计风险不断上升。因此,需要审计师主动强化个人思维能力,强化审计职业判断。
关键词:审计;审计职业判断;报表审计;应用
前言
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对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起着重要作用。审核主体是审核人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判断能力对审核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审计师必须主动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才能不断提高审计水平。文章就报表审计中如何运用审计职业判断提出了一些看法。
1审计职业判断的特征
1.1复杂性
进行审计职业判断,必须涉及许多困难、复杂的问题,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耐心、细致的思考,并尽可能迅速地作出判断。因此,审计职业判断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1.2主观性
不同的审计工作者,个人经验、知识积累、审计经验、思维模式、思维习惯各有不同,个人性格、心理、气质也各有不同。因而审计工作者在进行审计职业判断时,必然会带上个人主观色彩。所以,审计职业判断具有主观性。
1.3规律性
虽然审计职业判断带有主观色彩的烙印,但审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审计准则,执行标准的审计程序。同时,判断本身就是一种基本的逻辑思维形式,具有内在的形式逻辑规律。因此,审计职业判断同样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
1.4风险性
在审计工作中,始终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审计风险;而且,审计风险还具有偶然性、潜在性的特点。——任何判断都可能出现“正确”、“错误”两种情况。一旦审计工作者作出了错误的审计职业判断,发表了不正确的审计意见,或作出了错误的审计结论,则势必导致审计工作出现严重偏差。这对审计工作者来说无缝是致命地打击。
2审计在审计职业判断上存在着短板
2.1审计职业判断缺乏独立性
当前,国内审计市场仍不健全,独立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普遍缺乏自有资金,生存艰难,不得不依赖被审计单位支付审计费用。因此,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着利益挂钩的相互关系(一些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经理、董事还是酒肉朋友),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要求选择审计技术、审计程序与审计范围,这势必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
2.2审计职业判断缺乏质量
一些被审计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运行状况,往往在财务报表上巧立名目、欺诈隐瞒,甚至不惜伪造数据、篡改资料。审计人员作为局外人,往往很难发现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中伪造的虚假信息,也很难发现被审计单位造假的手段与途径。一些审计人员在性格上优柔寡断、畏手畏脚,同样会造成审计判断错误。此外,进行审计职业判断,必须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完整的逻辑思维模式,而绝大多数国内审计工作者又从未学习过《形式逻辑》或《审计中的职业判断》,缺乏职业判断能力(甚至缺乏学习力),因而也就难以保障审计判断的质量。——更严重的问题是,个别审计人员甚至与被审计单位互相串通,沆瀣一气,违规操作,舞弊造假,这就根本谈不上“审计职业判断”了。
3增强审计者的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工作者必须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审计工作者都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透明性——只有保持独立、公正、客观、透明,才能保证审计判断不受任何偏见影响,不为被审计单位的意愿所左右。
审计工作者还应积极增强学习力,主动学习审计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审计经验,提升自己的审计专业技能,要善于分析数据,善于进行逻辑推理,善于发现被审计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善于从审计错误中学习。审计工作者还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再教育、再培训,不断增强专业胜任能力,做到与时俱进。除此之外,审计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怀疑精神与自我批判精神。这样,在审计被审计单位出具的财务报表时,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避免出现错误判断。
4在报表审计中应用审计职业判断
4.1明确审计判断的模式
在审计财务报表前,审计人员首先应明确审计职业判断的模式。要明确审计判断的问题、目标→确定审计判断的标准(必须考虑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审计准则、审计职业操守等因子)→根据审计判断标准,详细搜集被审计单位的一切相关资料→寻找可行的审计方案(可在函证、验证、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中酌情选择)→比较审计证据、比较审计方案→根据审计证据,实施审计方案,依据审计标准,形成审计判断。明确审计判断模式,有助于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范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保持审计职业判断的准确性、稳定性、一贯性。
4.2坚持审计判断的原则
(1)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保持判断结论的客观性,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否则便不可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必须坚持独立性原则,审计人员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切断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联系,尽可能独立搜集审计判断的各种资料,并保证进行审计判断没有受到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各种影响。
(3)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还必须坚持程序性原则,要确保自己的审计判断是符合标准审计程序的,确保自己的审计判断是可以由其他审计工作者进行重复验证的。
4.3灵活运用审计判断方法
(1)直觉判断法审计人员根据自己丰富的审计经验,凭敏锐的个人直觉发现报表中的异常问题,进行审计判断(老审计工作者早已确认这一方法的有效性,但年轻的审计工作者往往难以应用这一方法)。
(2)比较判断法审计人员根据类比原理,把需要判断的被审计事项进行对比,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作出判断。或将被审计单位的报表与会计准则进行对比,从中寻找问题。
(3)归纳法审计人员逐一审查被审计事项,并对每次审计结果作出评价,最后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方法比较劳神费力,但可以发现报表细节上存在的漏洞)。
(4)实施审计判断对被审计单位报表进行审计时,审计工作者必须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水平,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的能力以及审计人员可能承担的审计风险,若风险较大,则必须要求被审计单位出具更多的审计证据。
然后,审计人员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的来源是否真实,审计资料获取的方式是否可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健全,被审计资料是否及时、是否可以相互验证。
再后,审计人员须根据会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的坏账准备作出审计判断,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损耗准备作出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收入确定、关联方交易作出判断。等等,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节。最后,审计人员还须对自己的审计判断进行判断,确保万无一失。
结语
近几年来,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公众监督和舆论压力的加强,人们对审计工作寄予厚望。因此,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好报表审计中的审计判断,才能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朝国.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应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2):263-264.
[2]宋珊珊.浅谈审计职业判断在报表审计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7(23):295-296.
[3]刘华凯.谈谈审计职业判断在报表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商论,2017(3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