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豪
洪山实验小学(北校区)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本文依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结合语文课本内容,来探索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需要依据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必须把教学内容落实到实际课堂中,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阅读又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中段的学生刚刚接触阅读分析,因此更需要教师引导。
1 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小学中段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时期,按照分阶段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逐步迈入高段课程的大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展现自我,培养自主阅读促进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有些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因为沟通不善,学生可能会排斥教师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会起反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下降。教师应该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来选择教学模式,避免课堂教学效率下降。下面以小学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课程为例,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 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 设计多种阅读方式
在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到对阅读内容的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阅读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能在多次阅读的过程中逐渐熟悉阅读内容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从而促进自身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笔者在教授学生《蝙蝠和雷达》时,便设计了多种阅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他们在初次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所表述的内容。然后,请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到的信息。其中一位学生表示:“雷达是根据蝙蝠发出超声波的原理发明的。”于是,我又问学生:“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能发出超声波的呢?”之后,我便让学生两人一组,每人读一段内容。学生再次阅读这篇课文后回答说:“科学家进行了三次科学实验,在第一次的时候,将蝙蝠的眼睛蒙住,在一间屋子里挂了许多绳子,在绳子上拴上铃铛,结果蝙蝠照样可以顺利地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在第二次实验的时候,科学家将蝙蝠的耳朵塞上,这下蝙蝠就在屋子里横冲直撞了。第三次实验的时候,科学家又将蝙蝠的嘴封住,蝙蝠依然会撞到绳子上。所以科学家就发现了蝙蝠能发出超声波。”从中可以看到,学生经过两种方式的阅读后,就能正确解答我所提出的问题了。可见为学生设计多种阅读方式的形式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非常有效的。
2.2 开展阅读活动,拓宽学生语文阅读视野
小学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但由于教材篇幅有限,单纯地使用教材作为学生阅读教学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并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小学中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 40 万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教会学生从别的途径获得阅读材料,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导学生要养成勤读书的习惯,每周末如果时间允许,就要去图书馆看书,扩充自己的阅读储备,待到周一开学之后,鼓励学生彼此分享自己在周末的读书心得。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日、读书周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自己的语文阅读视野。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挑出一周的时间,作为班级读书周,在这一周中,教师可以挑出几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课,在课程进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批图书,让学生从中选择其感兴趣的一本,然后教师将选择同一本图书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让其可以通过共享阅读的过程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学期都至少阅读两本名著,总量应控制在 60万字左右,从学期初开始,教师要对这两本名著进行阅读任务分割,将其总阅读过程划分为具体到每一周的小段,去让学生完成。教师可以选择《格列佛游记》和《吹牛大王历险记》,这两本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图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进行阅读,从而通过课外阅读的过程,帮助学生拓宽语文阅读视野,打好阅读基础。
2.3 以小组方式展开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采取一些新的模式,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跟别人多交流,互相沟通,以此来提升沟通能力,对阅读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学习课文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意见,把别人的长处吸取过来,并且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例如,三年级小学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阅读,小组讨论的时候需要抓住课文的主题内容,课文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涵。从三年级开始,语文课本会出现很多古诗词,像《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些文章运用了很多写作技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比较困难,需要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阅读教学,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更多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文本中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教师还可以通过重视学生的主体认识的方式,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分析阅读内容,并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汪鹏阳.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之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12):81.
[2]黄春.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开展与教学指导方式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9(12):23.
[3]杜红霞.论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科普童话,2019(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