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互联网对高中生德育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贾全容
[导读] 本文将从高中生的角度,首先针对互联网对高中生德育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说明,然后再就互联网对高中生德育教育造成的积极影响展开分析,以期能为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一份贡献。

贾全容   四川省南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本文将从高中生的角度,首先针对互联网对高中生德育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说明,然后再就互联网对高中生德育教育造成的积极影响展开分析,以期能为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中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11-01

        教师在德育工作中需要重视对网络环境的认识,从而为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而服务。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时代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式,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然后充分发挥媒介积极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一、互联网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的不良影响
        1.网络信息泛滥,学校德育教育权威性受到质疑
        学校德育教育是指教师根据特定的要求和目标,设计出有针对性、计划性的教育教学步骤,对高中生展开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让高中生逐步构建形成社会所需的品德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校德育作为主阵地,对我们学生的个人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有权威性。但随着当前网络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影响,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与信息通过互联网渠道呈现到了我们高中生面前,形成了价值与道德观念的冲突。传统的德育理念通过传统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已经有所被排斥,因此必须尽快改革德育教育的方式,保护学校德育教育的权威性。
        2.不良网络信息弱化高中生德育水平
        高中生对于世界有极强的好奇心,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探索。但互联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与约束,导致不良信息泛滥,而部分高中生对于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导致在互联网影响下,思想道德水平被弱化。在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中,缺乏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作为约束,再加上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关键期,很容易误入歧途,也容易冲动行事,使高中生道德观念受到侵蚀。长此以往,高中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所接受的观念会逐渐对其日常行为表现产生直接影响,急需改变。
        3.对互联网过度依赖,不利于高中生自我认知的形成
        互联网所涵盖的信息覆盖面广阔,与现实世界相比较,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高中生既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与学习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进行日常娱乐消遣,通过社交网站进行交友、聊天,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但部分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沉迷于网络,且对于网络过分依赖,缺乏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失去对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定位。长期沉迷于互联网环境中,高中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学习甚至正常生活中的秩序都迷茫了,所有的节奏都被打乱了,甚至失去了现实世界的生活兴趣,能导致出现网络孤独症,无法对高中生角色进行定位和实现正确自我认知,也无法正常地在真实的自己和网络角色中进行转换,大大阻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互联网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的积极影响
        1.促进学生内在发展
        由于虚拟交互的网络载体,信息的发布、传播以及应用等都没有得到较好地认证,这对于高中生自主地认识以及掌握这些信息的优缺点或难易程度等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高中生出于好奇之心,也会主动涉及以及了解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从而对其思想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运用德育的榜样示范法,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一方面是顺应时代大发展,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另一方面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以学生为本,在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鞭策人中提升高中生的德育知识。如教师可以从学生中找出优秀的学生代表,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及帮助人。
        2.优化德育课程的设置
        教师在网络时代开展德育教育,须找到有效的教育途径。第一,根据高中生对知识的认识以及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德育课程中掌握以及参与讨论德育知识问题。因为互联网中的许多信息都是自由流传的,而高中生难以有效辨别信息的真伪,所以一些高中生就采取片面接受的态度,表现在行为方面是:行为怪异,并且自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的错误。教师通过开展德育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认识以及分辨能力。第二,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教育课程的设计,除了在课堂上能够开展,德育教育之外,还可以积极探索实践路径。第三,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讲究方式方法。由于许多学校的德育基础课程都没有纳入学生的综合考查中,这就使得学生放松了对德育教育知识的重视程度,即使考查中也只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育内容中找到开展教育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在德育课堂教育中,引入社会中关于德育的认识以及案例,例如如何看待“ 扶老人”事件。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辩论,然后根据学生对案例的思辨程度而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因为这些案例都来自于生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知以及认知识能力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教师通过改善德育教育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能力。
        3.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教师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开展德育工作,需要积极地提升自身对互联网的应用和辨识能力。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人们通过智能手机等工具对信息的发布以及传播越来越迅速,这对高中生的德育认识带来较大的影响,许多学生在思想以及行为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快学习以及掌握网络安全知识、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以及途径,这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关键点。另外,德育工作队伍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家长,要形成积极的家校合一的教育模式,积极配合,多方做好网上把关工作,多花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爱情感。高中教师还要在德育工作中,须要加强提升自身素质,依靠互联网的技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分辨信息的真伪。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互联网对于人们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对于高中生德育教育同样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在互联网影响下,高中生对于学校德育权威性出现质疑,且易受不良思想道德观念侵蚀;另一方面互联网扩宽了学校德育教育渠道,满足了高中生情感需求。作为高中生而言,必须正确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德育教育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正确分辨不良网络信息,同时避免过分沉迷、依赖网络,逐渐构建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倪丽.网络背景下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14):76-77.
[2]潘明荣.浅谈对高中生网络生活的有效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13):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