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作业布置培养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冯冠魁
[导读]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注重从教育者的角度探讨教育的变化与改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并且常常将教育过程视为学习生活过程,强调学习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并最终将学习质量异化为考试成绩。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工具,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生活的主体性和发展性。要关注学生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将其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其学习生活,学习生活质量恰恰才是最能真实体现学生存在与发展状况的。在某种意义上,学

冯冠魁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无梁镇无梁小学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注重从教育者的角度探讨教育的变化与改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并且常常将教育过程视为学习生活过程,强调学习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并最终将学习质量异化为考试成绩。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工具,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生活的主体性和发展性。要关注学生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将其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其学习生活,学习生活质量恰恰才是最能真实体现学生存在与发展状况的。在某种意义上,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内在关联性才是衡量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作业;小学生;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13-01

        引言:通过对小学生的学业水平质量监测、睡眠指数、作业完成时间情况的现状调查,可以了解当前该校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否合理;利用采集的数据和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掌握造成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差异的原因,帮助学校和家长掌握学生的状况,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改变课后作业模式
        对于布置给学生的课后练习与课后作业,教师也需要认真对待。课后练习和
        课后作业、复习等巩固知识技能的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业质量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点着手:课后练习具有时效性。课后练习应该是能反映出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后练习我们应该能够对学生学习中面对难点,重点的掌握,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进行纠正不错,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其次还需要设计专题训练。制定错题集的方式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巩固曾经面临的问题。学生一般不会在一次评讲中就能掌握解决一个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统计,之后进行专题训练,才能补充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学习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部分基础的机械背诵记忆的工作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同时,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理解能力偏弱的学生来说,探究拓展思维类的作业可能会有种无法逾越的感觉。因此,建议将课后作业细分成基础、巩固、拓展等多种阶段,将作业的难度依次递增,同时将作业分为强制性和可选部分。对于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课后作业,这样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也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作业设计要合理
        作业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教师需要建立合理,有效,高质量的课后作业,以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减轻学生作业的负担为目标。首先,应规划好作业的布置量,以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与效果为目标。教师在安排练习时需要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其次,布置分层作业。布置分层作业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相应的知识点巩固、掌握。通过分层作业的完成度,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最后,作业的评讲和批改是多样化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完成作业中获益,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评讲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1]。
        3.重视课堂练习
        学生的积极性通常可以通过鼓励,表扬,批评等方式进行调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要根据小学生特殊的人生阶段,小学生通常自控自制能力会比较差。因此教师还需学生进行监督与指导。与此同时,在课堂练习期间,学生不仅可以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巩固来加深理解。对于那些来不及吸收和消化的学生来说,也能有机会及时弥补,及时识到自己不懂的内容。在作业讲评过程中,能更有目的地解决学生的困惑,或者通过在课后及时与老师和同学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这些问题带回家,导致一个小问题像雪球一样变得更大。而且也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各个班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那些知识点上存在困惑,并及时加以点拨,对于那些个别学习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利用巡查的过程个别指导、交流,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师生间的信任、感情[2]。
        结论:
        简而言之,小学生的学习成绩随着作业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作业时间从每晚几分钟到每晚1个小时之间。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正相关,即学生学习成绩随着家庭作业时间的增加而提高。而作业时间一旦超过每晚两个小时,学习成绩则开始下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随着作业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即使作业时间超过了每晚两个小时学习成绩仍处于上升的状态。为了能够确保学生达到极高学习效果,本文站在作业布置视角下,提出了数据分析观念培养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汪茂华、纪明泽、赵雪晶.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项目组.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调查报告.2019,62-63
[2]汪茂华、纪明泽.关于“绿色指标”项目简介.现代教学[J],2020,7: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