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体验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胡晓田
[导读] 近几年,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成为了幼师所面临的一项任务。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水湖镇下塘路幼儿园  胡晓田  231131

【摘要】近几年,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成为了幼师所面临的一项任务。教育能对情感形成催化的作用,有效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积极且健康的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将情感体验实际融入到学前教育当中成为了优化学前教育效果的重要路径,为幼师提供了更多开展实践幼儿园生活的思路。本文就情感体验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
【关键词】情感体验;学前教育;作用
        一、有利于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发展
        如果孩子一直在孩子园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着消极的情绪,那就很难融入到环境当中,也无法与同伴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其人际能力提升起到阻碍的作用,对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发展形成负面的影响。因此,通过情感体验教育能为孩子创造互帮互助的机会和氛围,使孩子的爱心能够表现出来,逐渐形成基础的礼仪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对同伴给予尊重。从概念性方面来看,社会化主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接受文化和规范的影响,从而成为了有效的社会一员,并独特的个性的塑造过程。在与同伴交往中获得分享与合作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的形成系,也就形成了学前教育朝着社会化发展推动的动力。例如,幼师可以带领孩子进行一个集体的游戏——“情境表演”。由幼师说出一个情境,或者一个物品,让孩子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幼师说“十字路口有什么?”有的孩子扮演汽车、有的孩子扮演交通警察、有的孩子扮演信号灯,几个孩子扮演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场景,有的孩子想要扮演“房子”,但是自己很难完成,就可以邀请其他孩子共同扮演,互相商量自己扮演房子的哪个部分。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生存以及与人际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相互作用,并能对社会形成适应感。这里所提到的适应感是对自己、环境以及同伴的关心和对话,交往能力处于核心地位[1]。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之间需要进行互相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
        二、有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
        罗杰斯曾经提出过程非指导性教学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在教育中侧重于培养积极的情感,使其形成对认知学习的推动力,从而使智力得到发展。在孩子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情感体验能为其提供动力,并优化和调节认知的结构,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里所提到的无意注意与兴趣和情感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学者也将其称为情绪注意。从这个角度来看,处于3-6岁的孩子,影响其语言和行为的是无意注意[2]。积极的情绪能为孩子进行脑力幼儿园生活提供更多动力,从而表现出超凡的记忆力、能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较强的创造意识,提高其认知幼儿园生活的效率;从相反的角度来看,消极或者痛苦的情绪能使认知幼儿园生活的效率被降低,甚至使孩子逐渐形成错误的行为习惯,阻碍其认知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孩子而言,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作用都会得到明显的表现。孩子的年龄较小,无意性是其认知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鲜明特点,情绪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孩子所获得的感知、想象、思维以及记忆。


因此,有效的情感体验教育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三、有利于孩子互动情感和感受分享
        孩子与同伴之间能针对共同的话题展开交流,自由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强化孩子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感情。孩子进入到孩子园后,同伴关系成为了其情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师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形成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鼓励孩子之间增加互动,互相分享,多组织一些多人合作完成的游戏或者任务,特别是需要孩子之间互相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幼儿园生活。每个孩子都需要与自己两边的队友进行互动和配合才能保证球不掉下去。例如,幼师可以在户外带领孩子进行一个“纸上传球”的游戏,每个孩子拿起一张纸,站成一排,使纸连接成一条通道,幼师在第一个孩子的纸上放一个乒乓球,让孩子将这个球传到队尾。又如,幼师可以让孩子从家中带一件玩具或者一本书到孩子园,为孩子组织一个“玩具交换”的幼儿园生活,鼓励孩子彼此分享玩具。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孩子能获得分享的快乐,并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孩子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
        四、有利于孩子情感体验的丰富
        幼师在与孩子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一些鼓励、表扬的话语,使孩子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从而积极参与到创造幼儿园生活当中。有效的情感体验教育有利于使孩子获得更加丰富的感受。首先,通过情感互动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例如,幼师应该对孩子提出表扬,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幼师带领孩子玩磁铁时,幼师可以尝试启发孩子想象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有的孩子说可以清理铁屑、有的孩子说可以收集散落在地上的铁钉等。其次,启发孩子的“滞后性”。这里所提到的“滞后性”主要指的是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碰到情感方面的矛盾或者感受结果,幼师不能过于着急给予启发,而是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感受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得到深刻的印象。例如,幼师带领孩子走出教室进行一些科学探究幼儿园生活时,孩子能感受到风,幼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是如何形成风的吗?我们风能抓住吗?”提出问题后,幼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体验思考的过程,使感受其好奇心,寻找恰当的时机为孩子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孩子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结论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阶段,无论是幼师,还是孩子家长,不仅应该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还应该将重心放在孩子健康情感培养方面。将情感教育渗透于学前教育当中不仅有利于推动孩子教育朝着社会化发展,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还有利于孩子感受互动和分享情感,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通过本文对情感体验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展开的一系列思考,希望能为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清.探究如何发挥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性[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7):154-155.
[2]赵丽.试析孩子舞蹈幼儿园生活中的情感体验[J].现代交际,2018(15):195+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