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胡海
[导读]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便于传播的特点来了解社会信息,拓宽视野。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绿水初级中学校  胡海  637700

摘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便于传播的特点来了解社会信息,拓宽视野。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顺应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研究
        引言
        为了践行教育改革工作,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以教学理念革新为基础,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为支撑,以现代化教育方式为载体,不断探索符合当前教育实际的具体路径,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打造高质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互联网给初中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借助网络、手机等终端媒介了解最新的信息,但其中复杂多样的信息在吸引学生的同时,也容易让初中阶段的学生迷失方向,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首先,渗透性的网络信息对青少年健康三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网络传播的不健康信息渗透,会给学生的理想和信仰带来冲击和考验,尤其是使学生尚在形成中的三观产生倾斜。这不仅让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道德与法治缺乏兴趣,感到厌倦,还会让学生对社会主义信念产生动摇,民族意识淡薄,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第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垃圾信息”的传播影响,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精致利己等消极价值观念充斥在某些多媒体终端。一方面会让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产生将金钱和利益置于至高地位的观念,盲目追求享乐和感官刺激,影响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互联网强大的表现力,能够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让学生暂时脱离现实世界。但学生在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强烈反差中,容易沉溺于“完美”的网络世界,长期处于封闭的网络世界中,会令学生的交际能力降低,容易产生孤僻、冷漠等心理问题。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研究
        (一)展示时政热点,提高参与热情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时政热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而且受到微博、微信等信息软件的影响,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高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时政热点引导学生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学生在讨论时政热点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分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辩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树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观念,拓展教学新资源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是适应环境变化关键的一部分。教学观念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需求,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观念,对于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观念,是遵循教育内部规律,遵循初中阶段学生成长规律的必然。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变化复杂的阶段,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对于帮助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有重要作用;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拓展教学资源,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板。
        (三)应用微课视频资源开展教学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广泛运用,微视频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其短小精悍、信息集中、形式丰富、简单直观、使用便捷的特征,逐渐成为师生追捧的对象。对于教师而言,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对重难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讲解,化静为动,能够有效破解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不足,提升知识传授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将基础知识的讲解时间前置到正式课堂开始之前,将正式课堂用于为学生答疑解惑,师生互动,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选择地进行微视频的观看,自主选择播放时间、播放地点、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达到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巩固练习的多重目的。
        (四)设计微课视频,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设计微课视频,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会对一些理论性知识理解不透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理论性知识转化为直观画面,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且不可或缺。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应用方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趣化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盘活学生思维想象,进而达成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之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治宝.“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刍论[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1):133.
[2]蔡斌.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8(25):139.
[3]刘阳.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7(10):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