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安全管理有效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熊名权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不断趋于成熟的阶段,也是学生发展自身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阶段。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永佳河镇中学  熊名权   438411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不断趋于成熟的阶段,也是学生发展自身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阶段。身为班级中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应当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在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引下形成高尚的情操。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德育安全管理有效策略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安全管理;有效策略;分析
        引言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外部事物尚未形成成熟的认知,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这也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疏通情感、发展人格品性,需要教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初中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纠正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偏离问题,让学生通过德育学习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一、初中德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关注青少年思想发展,社会需要为其营造出足够开放的道德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榜样引导,但是在现有初中德育观念中仍就存在问题,从主观层面来讲,很容易便能发现学生上网成瘾,思维空虚。由于缺乏充足的辨识能力的支撑,学生常常会受到网络中负面思想的影响,缺乏充足的主观能动性,自私意识严重,部分学生甚至不喜欢劳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从客观角度来讲,部分学生对功利性的重视越发显著,学习偏重规章制度管理,缺乏充足的人文关怀教育等,通过对此种问题原因的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部分教育者对初中生德育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认为此项工作是思想道德教师的工作,因而导致德育工作局限在相应课堂中,难以综合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其次,初中生思想德育内容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综合成长需要;再次,针对初中生的德育素养评价存在相应的误区,因而导致学生群体难以获得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后续德育学习方向出现偏差,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此种缺陷越发堆积,威胁到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初中德育安全管理有效策略
        (一)树立立德树人思想,充分发挥出课堂的引领作用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平台就是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并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性。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也要注重运用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感受,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认知,引导学生进入到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情境连接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在面对困难时要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在学生分享和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融入德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热情。教师还要注重挖掘学生精神情感层面对于文章的共鸣,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二)注重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健全的制度是学校打造良好教育体系和教学氛围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起到约束作用的有形规定。所以,为了引导学生形成行为的自觉性,班主任应当重视班级中的制度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做出细致的要求,使学生不违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形成高尚的品格。但是,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教师都是直接为学生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这会使学生感受到被动和压迫,从而刺激学生的逆反心理,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的现象,最终影响学生品行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听取学生的意见来制订班级管理制度,提升学生参与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便学生在自己制订的规章制度中提高自我约束力真正地助力自身高尚品格的形成。
        (三)强化学生法治教育,提升网络道德高度
        网络是双刃剑,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在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充足的便捷条件以及大量具备高时效性的信息的同时,也会对初中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各种负面资源将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威胁到学生的成长。“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地强化对学生群体开展的网络法治教育以及德育。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还需要整合网络道德教育,教授学生如何防治各种负面信息的侵害,避免浏览到各种存在负面思想的网页,引导学生在学习网络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足够完整正确的价值观念,初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规避各种负面网络信息,并学会如何选择足够正确积极的学习资源,从而保证其能更为有效地摆脱网络危害,获得网络的便利性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各种网络浏览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注重核心素养,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优化德育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实践以及探究,及时发现不足,并着力完善,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够通过德育教育更好地发展自我,发挥个人优势,以更强的能力面对后续的学习以及生活。
参考文献
[1]谢春怡.新媒体环境下的初中德育教学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9(12):222.
[2]杨雯婕.浅议如何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试题与研究,2019(01):126.
[3]罗靖婷.初中德育的创新方法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8(05):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