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飞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30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组,对照组1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实施常规治疗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获取两组疗效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1周抢救成功率90%、死亡率10%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60%、死亡率4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减少死亡患者,具有显著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肺炎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危重症疾病,老年患者发病率高。重症肺炎的病情变化速度比较快,容易诱发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及MODS等多种并发症,故病死率高。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因为免疫力较差,又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因此,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不但能够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利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康复[1-2],从而改善预后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30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组,对照组1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的男女比是6:4;年龄在60-85岁(72.87±6.43)岁。观察组的男女比是12:8;年龄在65-85岁(72.97±6.54)岁。两组相关数据对比,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
观察组在的使用鼻饲泵与泵用肠内营养输注管,将泵管连接到鼻饲泵上,回抽胃液并接入胃管,输注1000ml肠内营养乳剂,泵速50ml/h起,每4小时回抽一次胃液,并使用50ml温开水冲洗管道。一天泵入时间在10小时-12小时,每24小时更换一次输注管。
对照组10例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结合患者病情实施抗感染、补液及升血压治疗。
观察组2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常规治疗与对照组相同;(2)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肺炎合并休克患者,常因呼吸衰竭及精神状态等原因进食差或无法正常进食,结合患者身高、体重、年龄以及营养状态水平计算患者的每日所需热量,配置低热卡营养(20-25kcl/kg*d),使用鼻饲泵、泵用肠内营养输注管完成肠内营养支持,泵管与鼻饲泵连接后,回抽胃液确定管道置入患者胃部,然后开始泵注低热卡营养液。
两组均加强护理干预:在患者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相关记录。将其头部抬高30°,采用头高脚底位。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需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每2h辅助患者叩背排痰,促进痰液引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预防压疮。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1周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抢救成功率根据1周内的休克纠正情况评估,休克纠正标准:停血管活性药物条件下,心率<100次/分,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尿量>0.5ml/kg*h,乳酸<2mmol/L。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0%、死亡率10%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60%、死亡率4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png)
3·讨论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别称“休克性肺炎”,该病的发生因素为病原微生物侵入,导致人体中的炎症介质大量释放,继而诱发全身效应,形成休克性肺炎。休克性肺炎是一种发病急、治疗难度大、危险性高以及病死率高的疾病。患者营养状态、感染及器官功能障碍与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感染、应激、炎症反应等均会导致感染性休克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低合成状态,大量研究证实,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是改善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炎症反应水平[3] 的重要手段,是抗感染治疗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人群为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感染增加营养消耗极易导致呼吸肌无力,排痰能力差,患者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循环衰竭,增加病死率。 常规抗感染治疗、升血压、补液对症治疗,易使患者机体能量供应不足,且增加患者心脏负荷,容易诱发心力衰竭、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而在常规抗感染、补液及升血压治疗基础上,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维护肠道功能、降低肠源性感染,同时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控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组织器官灌注,从而纠正休克状态。同时加强患者叩背排痰护理,促进痰液引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改善患者呼吸衰竭及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由上可知,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积极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给予低热量肠内营养及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廖伟书.老年重症肺炎46例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 18(18):37-38.
[2] 杨雪.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患者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 医学,2013,19(13):114-115.
[3] 宋轶 , 王亮 , 邱一真等 .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对危重患者 血糖稳定性及炎性介质的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 志 , 2015, 22 (3): 272-275. DOI: 10.3969/j.issn.1008-9691. 2015.03.011. Song Y, Wang L, Qiu YZ,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agents on blood glucose stability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 in critical patients [J]. Chin J TCM WM Crit Care, 2015, 22 (3): 272-275. DOI: 10.3969/j.issn.100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