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琴,陈红(通讯作者)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泰兴 225400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工作中能够导致院感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方式。方法: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抽选100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院感的情况,将100例患者分为院感组以及非院感组,针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院内治疗护理中一些可能影响院感风险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患者年龄、侵入性护理、免疫抑制剂使用、消毒质量是影响院感发生率的重要因素。结论:急诊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院感风险,根据本文实验研究所的结论,与院感风险密切关联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较大、接受侵入性护理操作、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相关消毒工作质量不达标,而针对急诊科院感风险进行管控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规范护理措施,强调科学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院感发生率,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急诊护理工作;院内感染;风险分析;护理方法
院内感染是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下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院内感染的本质是,患者在院内治疗期间由于院内种种因素而导致的感染情况,发生院感的患者可以在医院住院期间直接表现出相应的感染症状,也可在医院感染相应病原体后进入潜伏期而后在家中出现相应的感染症状。医院作为综合性的医疗服务机构,其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而不同患者在检查治疗过程中都有可能对周边环境以及器械等造成污染,而这些都是导致院感的潜在风险。当前综合性医院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各科室都有相应的院感预防措施,不论是完善的消毒措施还是严格的治疗及护理标准其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院感风险。本文将针对急诊护理中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针对相应风险因素提出一系列对应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急诊院感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实验的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在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患者年龄区间21-71周岁,平均年龄(57.4±3.7)周岁。排除标准:能够确认非院内获得所致的感染患者、不能明确具体感染情况的患者、免疫缺陷疾病患者、开放性大面积外伤患者、感染病情因原有感染继发或迁延的患者。
1.2方法
在护理工作中对所有患者日常护理工作内容进行记录,同时根据病历对患者一些基础个人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史情况、入院病情、急诊治疗处置流程、是否进行侵入性护理(进行哪些侵入性护理)、临床治疗过程中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护理过程中是否按照既定消毒要求做好空气消毒、地面消毒、器械消毒、手部消毒工作[1]。在调查统计以上内容的过程中以实际情况为标准准确进行记录,有关于患者病情、处置治疗措施、个人信息方面的内容主要依靠病历资料以及患者或家属询问获知,关于治疗护理工作的相关信息结合护理记录以及消毒记录等临床工作记录详情获知。统计是否有入侵性护理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具体的入侵性操作类别、医嘱情况、目的以及操作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相应操作规范保障无菌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分析[2]。进行消毒情况统计过程中不仅要对消毒记录进行查看,同时要结合相应的责任护理人员口述进行对照,保障纳入分析的消毒数据符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注意数据统计的精准性,提升计算数据的可信度。
2、结果
患者院感风险因素与实际院感情况详情如表1表2所示
.png)
3、讨论
从实际情况上来看,院感情况仍旧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急诊科这种临床工作比较繁重,各种危重急症患者比较多的科室,因其各种处置、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内容繁杂,患者病情类别比较多,所以在临床工作中相较于其他科室其院感风险也相对更大。院感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健康威胁,不仅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升高,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生理健康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急诊科,在临床工作中收治的很多患者病情比较危急,这些患者本身身体状况就很差,不仅容易受到感染而且感染后往往病情更加严重[3]。根据本文研究所得数据结论,在急诊科未来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点针对高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重视可能存在的院感风险并积极予以避免。同时在入侵性护理操作进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相应的规范化要求,保障无菌特性。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不仅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而且在用药后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将患者出现的症状告知临床医师。最后在执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按照不同地点的消毒需求,妥善执行地面、空气以及相应器械的消毒工作,在接触任何患者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急诊院感风险[4]。
参考文献
[1]杜宪,朱楠.急诊护理中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探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0,(17):130.
[2]孙艳,孙媛,韦娜, 等.探讨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1):10.
[3]卢静静.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J].健康之友,2020,(8):95.
[4]卢少文.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急诊患者伤口愈合及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20,6(24):113-114.